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左)、王亞平(中)、葉光富(右),在空間站組生活183天後,完成全部既定任務,成功返回地球。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
在太空站組合體工作生活了183天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乘組,以快速返回的模式成功降落在內蒙古東風著陸場,標志著太空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完美收官,除了創下中國航天員在太空駐留時間紀錄,也刷新了多項太空任務紀錄,包括首次與太空站多向交會對接和分離、首次建立了應急救援任務模式、首次女性航天員出艙活動、首次快速返回模式。官方透露,今年還有六次飛行任務,計劃完成中國太空站的在軌建造,包括發射神舟十四號、十五號兩艘載人飛船。
上周六(16日)上午10時,內蒙古四子王旗東風著陸場揚起一大片灰塵,神舟十三號返回艙順利著陸,三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及葉光富完成「太空出差」183天,寫下中國在太空駐留的最久紀錄。三人確定狀態正常後,在工作人員協助下陸續出艙,王亞平也成為中國首位進行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她第一時間向女兒報平安:「摘星星的媽媽回來啦。」三人隨後乘坐專機抵達北京的西郊機場,現場舉行歡迎儀式,他們的親屬也到場迎接。王亞平見到女兒後,還拿出一條「星星」項鍊送給女兒。
三人被抬下飛機後隨即轉送上專車,入住太空人公寓接受三級隔離一星期。據央視報道,他們將參與半年的康復訓練,包括三至四周的隔離恢復、兩個月的療養恢復和最後的恢復觀察,康復方法包括水療運動、服用中藥及接受針灸和推拿按摩。
揭秘神舟十三號快速返回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回收試驗隊總體設計師劉慶博介紹,與神舟十二號返回時繞飛地球十多圈、歷時一天多相比,是次神舟十三號首次採用五圈快速返回方案,大大縮短了飛船返回所需時間。據悉,神舟十三號從空間站撤離後,飛船繞地球飛行五圈,約7.5小時後返回艙與軌道艙開始分離,隨後經過返回制動、返回艙與推進艙分離、調整返回艙進入大氣層前的姿態、進入大氣層後採用升力式控制、彈傘艙蓋開傘、拋防熱大底、推進劑排放、反推發動機工作等程序,最終返回艙著陸。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太空船系統項目技術副經理邵立民指出,航天員駐留國際太空站時長一般也就是五至六個月,駐留時間如果再延長,可能對航天員的影響比較突出。在神舟十三號太空人駐留期內,最關鍵的技術驗證就是長達六個月的停靠,因為太空中的長時間駐留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會對太空船造成影響,但這些因素是地面上無法模擬的,或者模擬的成本是無法接受的。這次任務最大的困難和挑戰就是長期在軌飛行,受不可控因素影響後的安全返回,對神舟太空船而言,就是關鍵技術驗證的順利通過。
官方:今年再發射兩艘載人飛船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表示,根計劃安排,2022年將實施六次飛行任務,完成中國太空站的在軌建造。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介紹,5月將發射天舟四號貨運飛船;6月發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乘組由三名航天員組成,將在軌駐留六個月時間;7月發射太空站問天實驗艙,10月發射太空站夢天實驗艙。
郝淳稱,太空站的三個艙段將形成「T」字基本構型,完成中國太空站的在軌建造,之後還將實施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其中,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也是由三名航天員組成,這三名航天員將在軌和神舟十四號的航天員完成輪換以後,在軌工作和生活六個月。
神舟十四號及十五號乘員開展訓練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表示,執行兩次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目前神舟十四號和十五號飛行乘組身心狀態非常好,正在積極開展相關訓練和任務的準備。黃偉芬續指,兩個乘組將首次實現在軌乘組輪換,實現不間斷有人駐留。兩個乘組六名航天員將共同在軌駐留五至十天,形容航天員系統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她舉例,神舟十四號乘組將配合地面完成太空站的組裝建造,從單艙組合體飛行,逐步建成三艙組合體的狀態,並將首次進駐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以及首次利用氣閘艙實施出艙活動;神舟十五號乘組亦計劃數次出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