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早前持續受濕冷天氣影響,連日下雨情況下,不少居民反映多區的公共道路都出現裂痕或坑洞,路面凹凸不平嚴重影響行車安全,尤其是威脅電單車駕駛者安全。雖然相關部門已迅速到部分路段進行修補,但由於坑洞數量較多且分散,有部分路段的情況仍待跟進;同時,社會亦關注當局對於改進道路工程質量的措施。立法會議員李靜儀提出書面質詢,促請當局完善施工標準提升道路工程質量。
李靜儀表示,一直以來,道路重覆開挖,以及物料耐用性不足等原因導致道路質量不佳的問題為社會所詬病,除了涉及交通安全,反覆重鋪或補漏亦會阻礙道路使用,衍生額外支出等社會成本。近年當局亦注意到有關情況,並開展不同的工作,包括往內地考察、與工程公司溝通促業界改善工程質量等,故社會期盼當局能進一步檢視鋪路技術、工程質量標準、施工方式技術以及用料等要求,透過更多措施加以改善,有效提升道路質量和施工安全性等。
李靜儀提出兩點質詢,首先,市政署曾表示正草擬道路工程行政法規,著重透過優化跨部門通報及協調機制、確定協調機制、確定協調成果的法定地位等措施,對重複開挖作出規範和限制,亦對工程施工質量提出要求。事隔多月,請問有關草擬工作進度如何?預計何時會完成及實施?有關監察和處罰機制的具體規定為何?
其次,當局曾表示於去年下半年展開試點道路重鋪工程,引進國內高性能瀝青材料及技術,並跟進可行性及耐用性評估等。今年施政報告亦指出,將透過使用高黏高彈性瀝青和質量更佳的骨料,提升瀝青路面的耐用性,從而減少道路的維修次數。請問有關試點工程的評估情況如何?除了對工程原材料耐用性的要求外,當局有否檢視施工技術和檢測等各方面要求,並加入到招標技術要求中,以便進一步提升重鋪路面質量?
立法會議員李靜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