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戰爭進入第四日,烏克蘭展現出乎意料的戰力,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負隅頑抗,成功將戰線拉長,總統澤連斯基兩度拒絕和談,而歐洲支援陸續到位,情況恐怕出乎普京預料。普京宣稱採取的「特別軍事行動」意在打一場閃電戰,希望用最快速度癱瘓烏克蘭的反抗能力,控制基輔,實行「去軍事化」與「去納粹化」,直白的說就是要推翻澤連斯基,重新扶植一個親俄政權。最理想的戰果當然是迫使澤連斯基投降,在各國來不及反應前結束戰鬥。然而雖然俄軍第一天就攻進基輔周邊,三天過去卻始終拿不下任何一座大城市,首都附近機場幾度拿下又被奪回,多條跑道已被炸爛,失去戰略價值,戰鬥淪為城市巷戰,資源補給問題變得棘手。擋住第一擊的澤連斯基成功激起全國軍民的反抗意志,不少民眾紛紛拿起武器或者自製汽油彈奮起反抗。粉碎了普京原預計最多四天結束戰鬥的念想。人民反抗的意志是決定烏俄戰局走向的關鍵,此前德國大使拒絕烏克蘭軍援的請求,說「反正你們只剩下幾個小時了」,結果如今德國不但決定向烏克蘭輸送武器,還計劃在烏克蘭部署愛國者飛彈。正因為德國的態度轉變,最終促成了整個西方國家,包括美、英、加、德、法、意大利等國家在26日晚間發表聯合聲明,決定把部分俄羅斯銀行排除在國際結算系統Swift之外。事實上,不少跡象顯示俄軍並未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前線許多消息指俄軍坦克及武器彈藥已經出現短缺,如果後勤補給線不能維持,資源的問題將會讓俄軍很頭痛。另外,國際社會普遍同情烏克蘭,尤其原本分歧的歐洲正在逐漸團結,烏克蘭和北約國家接壤,有各種方式可以運送物資,支援烏克蘭抵抗;更有消息指美軍的空中堡壘無人偵察機其實自開戰以來一直在提供情報;愈來愈多國家對俄羅斯關閉領空,甚至國際黑客組織都開始針對克里姆林宮,兩相比較之下,普京未必勝券在握。雖然不少分析認為西方的經濟制裁遠水救不了近火,但俄羅斯全國GDP實際上還比不過中國廣東省,龐大的軍費開支與人員死傷絕非可以等閒視之。而原本國際社會要處理中美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朝鮮與伊朗核問題等多種棘手問題,如今全都聚焦在烏克蘭,促使其他問題有了和解的可能,事已至此,無論戰爭結果如何,壓力恐怕會留在普京這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