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狗是人類的好朋友,本澳隨著《動物保護法》的實施,市民保護動物的意識也日漸提高,遺棄寵物的數字也逐年減少。不過,市政署發現本澳各市政公園均存在市民遺下餵飼流浪動物的食物殘渣問題,除一般貓狗食用的飼料外,甚至還有生肉,臭味四溢,滋生蚊蟲鼠患,嚴重影響公園的環境衛生,市政署須安排專人每天巡查各公園及進行清理,但由於餵飼點多且隱蔽,耗費不少人力物力,以松山市政公園為例,每天需清理三次,每次需兩小時。而去年全年,各市政公園共清理了飼料殘渣一萬七千四百多份,重逾五噸。
市民對流浪動物的關心和愛護可以理解,但遺留的大量食物已嚴重影響環境衛生,更不利於本澳整體防疫工作。此外,流浪動物在未被結紮的情況下得到長期餵飼,容易出現大量繁殖。以流浪貓為例,其繁殖能力相當驚人,從半歲大開始便可以懷孕,一年最多可懷四胎,每胎可達六隻,一年就有二十四條小生命誕生。若果任由牠們在人煙稠密的澳門自由繁殖、建立族群,亦會對生態造成影響,如壓迫或獵殺其牠小動物,甚至衝出馬路影響交通、還有咬傷抓傷民眾的隱憂。
要解決流浪動物問題,根源是杜絕棄養,同時須靠結紮及推廣認養。令人欣慰的是,去年本澳共有671隻流浪貓狗被領養及領回,約佔總數八成二,較《動物保護法》生效前不足一半有顯著升幅,可見「以領養代替購買」的觀念已逐漸被市民接受,當局應打鐵趁熱,繼續擴大宣教層面,持續提高社會的愛護動物、飼主義務、不放養、盡早為動物絕育等意識,從源頭減少流浪動物的產生。
人類與動物同屬地球上的生物,但長久以來,人類都忽視了給予動物平等的關愛。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除了要珍借自己的生命外,更應尊重動物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