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公校合併 溝通是關鍵

意見盼妥善運用資源
20/01/2022
63752
收藏
分享

公校合併議題受到各界關注,意見盼政府妥善分配資源。(張庚睿攝)

公立學校大調整,教青局上月宣布,為配合特區政府教育政策,以回應人才培養需要及進一步完善本澳的學習環境,以提供更便利的升學銜接和整全成長需要,將於今年9月新學年(2022/2023學年)起,開始開展十所公立學校的整合計劃,將目前十間公校合併為五間「一條龍」公立學校,以及兩間提供小幼教育階段、一間提供幼兒教育的公立學校。教育界人士普遍認為公校合併利多於弊,關鍵工作是需與家長做好溝通,妥善安排;又冀當局未來能合理運用資源,「應用則用」。

二龍喉中葡小學校舍發展為澳門區「一條龍」公立特殊教育學校。(張庚睿攝)

教青局於上月公布有關公校合併計劃詳情,其中,鄭觀應公立學校、石排灣公立學校、何東中葡小學、氹仔中葡學校維持不變;中葡職業技術學校、高美士中葡中學、二龍喉中葡小學將整合優化為提供涵蓋中、小、幼教育階段的「一條龍」學校。

主要整合方案包括:北區中葡小學將合併至中葡職業技術學校;二龍喉中葡小學校舍發展為澳門區「一條龍」公立特殊教育學校,而原有二龍喉中葡小學的學生將銜接到就近的高美士中葡中學新增設的幼兒、小學葡文部和就近的何東中葡小學,以便學生直升小學及中學。

未來公立學校系統將會由過去只有兩所提供涵蓋中、小、幼教育階段的「一條龍」學校,整合擴展為在澳門及路氹區共五所「一條龍」學校 (高美士中葡中學、中葡職業技術學校、鄭觀應公立學校、石排灣公立學校、 二龍喉中葡小學);另外,在澳門區將維持共兩所提供小、幼及幼兒教育階段學校(何東中葡小學、樂富中葡幼稚園),以及路氹區一所提供小、幼教育階段及特殊教育的學校(氹仔中葡學校)。

當局又強調,是次整合確保學生就學及教育質素為整合方案首要的考量重點,不會減少公立學校提供的學額,亦不會減少教學人員的教席。整合方案將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學資源和空間配套,也可以令公立學校在不同方面的優勢得以互補發展,而且能夠提高各校整體的教學水平、設備更完善,以配合公立學校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

陳家良認為是次公校合併關鍵需做好與家長溝通工作。(張庚睿攝)

陳家良:合併後好處明顯

澳門坊眾學校副校長陳家良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公校整合的前提,須要保障學生的就學和提升公立學校的教育質量。他認為,公立學校的合併,好處是比較明顯,新的整合模式,學生能得到15年完整的教育,對澳門的教育實踐經驗有很大的好處;其二是學生上學可不像以往般辛苦,因以往部分公立學校的中、小、幼學部都分散在不同地方,而合併後學生上學能更為集中方便。

至於整個計劃能否成功推進,陳家良認為關鍵是與家長做好協調工作,因畢竟現時是將不同地方的不同學校整合為幾間的「一條龍」學校,即本身上學的位置會有變動,原本的學生願不願意搬到新的校舍,當局要與家長做好疏導溝通工作,如家長願意,要如何協助他們子女搬到新的地方上學,若家長是不願意,該批學生又如何處理,如何在原區找到相同程度的學校,當局是需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

王國英冀當局將資源用到實處

對於公校合併計劃,教育界亦關注當局會如何將資源重新分配,菜農子弟學校校長王國英受訪時表示,首要解決一定是資源分布考量,隨著疫情影響,澳門經濟持續收縮,不論是哪類型的資源,未來都需要更加合理地運用。他直言:「公立學校十個校部,學生佔私立學校總人數的4.2%左右,校部數與私立學校的67間比較則為15%,反映資源分得比較散。」他指出,政府對私立學校的資源雖然不會減少,但隨著「一條龍」公立學校方案的推出,暫時也看不到未來會增加,期望通過合併將資源共享及合理地分配,將公私立學校資源可以拉近一點。

王國英建議,資源通過合併後需更好地運用,用在真正有需要的地方上,形成「用得實處、應用則用」局面,因應不同學校的財政收入做好調撥,就不會有削減的趨勢。他又認為,政府推出「一條龍」方案,原因就是如何合理地運用資源,並就這方面上盡量審慎地運用公帑,特別是在學校的「使費」更加需要實證,面向公眾時,可反映到如何運用公帑,亦可以受到一定的監管,不會給人感覺是緊縮開支。

幼教老師或飽和 倡增培訓課程

在是次公校合併計劃上,教青局雖強調,確保學生就學及教育質素為整合方案首要的考量重點,是次整合不會減少公立學校所提供的學額,亦不會減少教學人員的教席。但王國英表示,因近年本澳出生率正在下降,自去年起幼低班的收生情況已縮減了班數,估計中短期內會出現幼稚園老師過剩情況;而目前的高峰集中在小學,相信未來教學人員的需求會在小學和中學階段。因此,他建議現時選擇就讀師範專業的學生要小心考慮,未來就業或許並非想像中容易;又建議政府增加開辦相關培訓課程,增加教師向上流動機會,這亦是解決某階段教師人員過剩或飽和的方法。但他重申,是次公校合併計劃,並不會造成教師大規模失業。

蘇文欣猜測是次併校或與政府財政緊縮有關,有利於政府節省成本開支。(張庚睿攝)

認同合併是正向資源整合

蘇文欣:或與財政緊縮有關

對於公校合併,澳門理工學院社工系教授蘇文欣認為政策出台太過突然,且事先未與社會大眾協商。他稱,從政策的推出,可看出政府今後在教育界的發展方向,面對新的經濟環境,政府突然公布公立學校大重整,蘇文欣認為與近兩年受疫情反覆影響,政府財政緊縮有關。

他表示,政府雖沒有明確說明,但在業界均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原因。因近年澳門在各方面的資源開始分配不足,政府在各方面的財政預算進行削減。因此整合公校,有利於政府節省成本開支。

蘇文欣稱,合併是將學校的資源分配得到妥善運用,把各校融合起來集中管理。而早前政府亦說明在公校合併後,師資方面會維持不變,教青局亦會保障老師的就業。但在資源整合的大前提下,希望政府在政策正式運作前,可多與學生、家長、老師討論,共同商議,做好溝通協調工作。

他又表示,將學校合併為「一條龍」學校,其實是一個比較正向的資源整合方式,是對教育資源的重組,是聯合辦學、優化資源配置的最高形式。當然在運作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問題出現,因每個學校的教學方針和理念不一,若將其重新整合,等於把多個獨立機構和獨立的文化組織起來,亦會出現較多矛盾,因此政策的運作,需要時間去磨合和各方人員的配合。他又指,併校後學校每一個班級的學額,以及課室、校園環境又是否可以容納合併後學生?學校的環境是否會達到相關要求。他建議政府盡快做好溝通協調工作,加快學校設施的建設,向學生以及家長作出交代。

董志文表示過去澳門半島的特殊學校主要是私立的為主,今次在澳門半島多了一所公立特教學校,是一件好事。(陳宇東攝)

澳門半島設公立特殊學校

團體關注學生適應問題

教青局亦計劃將澳門二龍喉中葡小學校舍發展為澳門區「一條龍」公立特殊教育學校。澳門特殊教育研究學會會長董志文表示,就他目前所知,有一些特教生家長贊成有關的正策,但也有家長反對。贊成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交通的配套,更適合接送孩子。而不贊成的家長,也是反映交通變得不方便,同時部分家長會擔心一班人數會否增多、教師難以照顧的問題,亦會擔心孩子適應的問題。而過去澳門半島的特殊學校主要是私立的為主,今次在澳門半島多了一所公立特教學校,是一件好事。

公校合併是否有效提升本澳特殊教育及融合教育的發展,幫助特教學校更全面實施教學制度?他回應稱,就目前本澳狀況,很難說一定會有效提升本澳特教狀況,認為對此需持觀望的態度。但他又認為整合後,部分學校的教師在學生的「生涯轉銜」、學生的 「個別化教育計劃的交接」上會比較容易,可能會比較有利於特教專業團體的合作。

董志文又表示,擔心校舍搬遷後,學生難以適應,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家長、主要任教的教師等持份者。以自閉症學童為例,部分自閉症學生未必會適應新學校的環境,繼而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情緒、自我刺激的行為。他建議,針對類似的情況,學校教師、家長們需要採用事前的處理的方式,例如採用「預告」、「社交故事」等方法去疏導孩子將要面對新環境時的狀況。【見習記者郭善如、鄧穎莊、本報記者陳宇東特別報道】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