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語言衝破故事與觀眾距離枷鎖

聲音劇場《回家》分享創作故事
12/01/2022
18834
收藏
分享
聲音劇場《回家》分享創作故事
聲音劇場《回家》分享創作故事
聲音劇場《回家》分享創作故事

文化局主辦的第21屆澳門城市藝穗節今(12)日下午4時30分在祐漢公園揭幕,為期12天的活動將有多項特色節目登場,藝術團隊分享他們的創作心得和過程,讓公眾更加了解表演的內容。第21屆藝穗節的聲音劇場《回家》昨(11)日於葉挺將軍故居舉行傳媒見面會。這部沒有真人演員表演,僅依靠聲音構建戲劇情境去敍述故事,卻能讓觀眾從中感受戲劇強烈的情感衝擊。作為戲劇構作的水晶老師會上向傳媒介紹劇場《回家》背後的創作故事。【見習記者楊瑞盈報道】

聲音劇場《 回家 》舉行傳媒見面會,分享背後的創作故事。(見習記者楊瑞盈攝)

水晶老師表示,澳門能在疫下舉辦藝穗節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可以將不同的藝術作品讓市民觀賞。(見習記者楊瑞盈攝)

藝穗節多項特色節目陸續登場,來自愛丁堡前沿劇展的聲音劇場《回家》以參與式演出展現,作為戲劇構作的水晶老師表示,《回家》帶領觀眾回到約兩年前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的武漢,講述幾個關於回家和面對未知命運的故事。觀眾可置身其中扮演角色,感受聲音戲劇強烈的情感衝擊,回憶困境中的溫情力量,帶領觀眾突破距離的枷鎖,盡展聲音的領航魅力。

一部完全交給觀眾的戲

水晶老師指《回家》是「一個有儀式感」的劇場,在整個新冠疫情蔓延過程當中,每個人在當下其實都像是參與劇場的觀眾一樣,在面對未知的命運,根本不知道明天會發生甚麼樣的事情。《回家》和之前做的聲音劇場最大的不同是,聲音不是預先錄製,而是以七人圍讀的方式去進行演出,是一部完全交給觀眾的戲。觀眾進場後去抽取各自的角色,按照相應的編號落座,輪到其順序時打開所抽取的信封,抽出自己的台詞,面對自己的角色。

故事在觀眾朗讀聲中呈現

水晶老師向傳媒介紹時表示,《回家》這部作品的整體,從劇本到表演形式,都是團隊首創。表演形式是在創作階段慢慢形成的,他們想用最樸素的手段來展現這部戲劇。也曾經想過,能用專屬的服裝和道具,讓觀眾能沈浸其中。後來因為擔心在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有些觀眾會介意服裝共用。所以團隊後來把表演形式改沒有道具,只有背景和聲音來演出。她又指,是次來澳演出的主要工作,是把戲劇的語言翻譯為粵語版本,希望能盡量用一些較為樸素,貼近生活的語言去描述整部戲作。《回家》的每一場表演都是獨一無二,七張圍成一圈的椅子,構成了簡潔的舞台。裝有故事的信封,由七位素不相識的觀眾隨機抽取,故事將呈現在觀眾的朗讀聲中。

她又稱,在疫情的影響下,令到藝術團隊的發展受到阻礙。過去兩年,內地業界近年的創作主題,部分亦涉及疫情,亦因疫情而失去了邀請國際藝術團演出的機會。她認為在疫情下,澳門仍然能夠舉辦藝穗節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可以將不同的藝術作品讓市民觀賞。而文化局亦希望透過今屆藝穗節,提高社區的藝術互動,局方將根據衛生部門的防疫指引主辦活動。

聲音劇場《回家》由七位素不相識的觀眾隨機抽取,故事將呈現在觀眾的朗讀聲中。(見習記者楊瑞盈攝)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