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總統諾賽達4日表示,讓台灣以「台灣」之名設立代表處是個錯誤。(資料圖片)
去年11月,台灣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開設「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被北京指責違反「一中」原則。(資料圖片)
據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報道,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Nausda)4日接受當地電台ZiniuRadijas採訪時,提到與北京方面的外交風波時說:「立陶宛犯了一個錯誤,允許台當局以『台灣』之名在首都維爾紐斯開設代表處,從而引發了中方的強烈反應。」
「我認為,錯誤不在開設辦事處,而是它的名稱沒有與我協調。」瑙塞達補充稱,「辦事處的名稱已經成為一個關鍵因素,對我們與中方的關係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他說:「這個名字就是導火索,現在我們必須處理它造成的後果。」不過,瑙塞達仍在期盼歐盟能幫忙「解圍」。他說:「立陶宛已經開始採取非常規措施,我們必須非常積極地向歐盟發出非常明確的信號,這是一次攻擊,是對一個歐盟成員國的一次施壓。」
立陶宛前總統:台灣議題無需小國出頭
瑙塞達負責監督外交政策,亦代表立陶宛出席歐盟峰會,其發言格外引人注目,當地民調顯示,他是立陶宛目前最受歡迎的政治人物。
此外,高齡95歲的立陶宛前總統阿達姆庫斯(ValdasAdamkus)也表示,針對台灣議題,應該由有影響力的大國提出解決方案,輪不到小國立陶宛來出頭。他特別強調:「我們不需要成為世界應該怎麼做的榜樣,這在外交政策中是不應該做的事,我希望它不會再發生」。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瑙塞達就名稱上的錯誤表態,但據立陶宛媒體「15分鐘」報道,立陶宛外長尚未就總統的聲明發表評論。
外交部:採取行動更重要
對於瑙塞達言論,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5日回應表示:「認識到錯誤是正確的,但更重要的是採取行動,糾正製造『一中一台』的錯誤行徑,回到一個中國原則上來。」汪文斌指出,中立關係受挫的是非曲直十分清楚,為自己的錯誤行為開脫,無助於問題的解決,也無助於中立關係的改善。汪文斌最後強調,我們也正告台灣當局,謀求「台獨」分裂行徑,必將以失敗而告終。
台灣外事部門則指,不便評論他國政府內部政策決策過程,但台灣不會改變力挺立陶宛政府的決心。駐立陶宛代表黃鈞耀就說,未接獲立陶宛的要求改名,強調會繼續跟立陶宛發展實質關係。
立陶宛陷「台灣」困局
去年11月,台灣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開設「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北京當局表明堅決反對,批評此舉違反「一中」原則,開創了惡劣先例,同月將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惟立陶宛政府辯稱,所謂「台灣代表處」並不意味着與「一個中國」政策有任何衝突或分歧。
受中立關係影響,位於立陶宛最大港口克萊佩達港的「克萊佩達集裝箱轉運」公司負責人希里奇科去年12月受訪時表示,由於歐盟和美國對白俄羅斯制裁導致貨物停運,該港損失貨物超4%。加之受立陶宛與中國發生衝突的影響,克萊佩達港的貨物吞吐量2022年有可能將減少40%,勢必對立陶宛經濟和就業率造成沉重打擊。
去年年末,立陶宛民調機構Vilmorus公布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在操弄反華議題、禁運白俄鉀肥、炒作邊境移民爭端等種種「昏招」影響下,該國政府12月支持率跌至歷史最低水平17.3%,僅剩不到兩成。包括阿達姆庫斯、最大反對黨「農民與綠色聯盟黨」主席卡爾鮑斯基斯、第二大反對黨「社會民主黨」領袖布林凱維丘特等多名政壇重量級人物站出來指責現任政府在台灣問題上「出格」、「不夠專業」。
高齡95歲的立陶宛前總統阿達姆庫斯認為,針對台灣議題,輪不到小國立陶宛來出頭。(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