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冀政府有效推行減碳措施。(資料圖片)
氣象局表示,本澳去(2021)年多次受極端天氣影響,八項氣象紀錄被打破,包括10月錄得歷年最高月雨量,去年也是1952年以來第二暖紀錄等。有環保人士表示,相信多個紀錄被打破已經是一個相當強烈的警號,過去「用完即棄」的消費模式應該盡快改善,他亦促請當局積極落實減碳,減緩全球氣候異常的影響。
氣象局早前表示,2021年總雨量2,206毫米,雖屬氣候平均正常範圍,但受極端暴雨影響,全年共發出三次黑色暴雨警及八次紅色暴雨,主要集中在6月及10月,而於6 月1日錄得最高日雨量為423.4毫米;10 月最高月雨量錄得570.8毫米,為歷年最高。
2021年本澳亦創下1952年以來第二暖紀錄,全年平均氣溫23.5℃,9月份平均氣溫歷年最高,錄得28.8 ℃;9月酷熱日數18天亦為歷年最多。
氣象局在熱帶風暴「獅子山」距澳450公里發出八號風球,創下最遠發出八號風球紀錄,相隔兩天20小時30分鐘,颱風「圓規」又令氣象局發出八號風球,創下兩次八號風球相隔時間最短紀錄,而在12月20日,超強颱風「雷伊」則創下本澳最遲發出熱帶氣旋信號紀錄。
根據氣象學會的分析,過去 20 年本澳大雨日數變化有很大的隨機性,暫時未看到明顯增多或減少的趨勢。(受訪者提供)
料極端氣候會頻繁出現
澳門氣象學會理事長冼保生表示,本澳的惡劣天氣主要有暴雨及熱帶氣旋。根據學會的分析,過去 20 年本澳大雨日數變化有很大的隨機性,暫時未看到明顯增多或減少的趨勢。不過 IPCC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的報告指出,隨著全球氣候暖化持續,暴雨的日數及強度或會增加,而較強熱帶氣旋出現頻率亦可能上升。
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受訪時稱,不單止是澳門,全球多個地區都正頻繁遭受極端天氣影響。本澳去年春天亦發生嚴重鹹潮,他相信不尋常天氣以後只會逐漸增多。未來本澳在城市建設上亦要考慮如何應對極端天氣,尤其是水平面上升,在避免不了的填海工程上,如何建設該區日後避免水災等人命傷亡。他又提到,雖然澳門幾乎不會有地震,但當異常氣候頻繁,冰川融化,板塊之間或出現動態變化,有可能加劇澳門地震的可能性,建議政府加強對自然災害的教育及防禦。
他又批評當局過去10年的減碳並不達標,亦缺乏法規去監管碳排放,很多公共行政單位用電量持續增加,減碳只淪為口號,促請當局認真積極落實減碳,他又認為電動車用電是另一種方式加速發電廠碳排放,真正環保宜應鼓勵步行、單車及公交出行。 (編輯:梁佩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