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可以從良嗎?

福隆新街
29/12/2021
31165
收藏
分享
福隆新街
福隆新街
福隆新街
福隆新街
福隆新街
福隆新街
福隆新街
福隆新街

西南飯店屹立多年。( 作者提供圖片 )

不少人在此吃上一碗聞名已久的天九翅。 (作者提供圖片)

門窗一度由綠變紅,或者由紅回復到綠。 (作者提供圖片)

街內充滿懷舊氣息。(作者提供圖片)

西南飯店屹立多年。(作者提供圖片)

裝修工人正為福隆新街門戶粉飾。(作者提供圖片)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今天不談詩文,是猜曾盛極一時的福隆新街,到底是紅還是綠?可否「從良」再度?歴史會不斷重演,但不是簡單地,卻總有百年盛衰之嘆。眼下福隆新街門的「紅窗綠門」多少有點丟漆,門庭冷清,有誰想過,這曾為省港澳地標,又是澳門城市發展的典型縮影?其實「很澳門」。

在互聯網打「福隆新街」,會有很多遊記、圖片出來,紅的、綠的都有,故事差不多,都講福隆新街乃百年老街,曾是著名 的、繁華的煙花之地,也是中國現在保存最完整的青樓建築群, 是青樓文化的「活化石」。其實,此區是澳門較早具城市規劃的地 方,福隆新街、福榮里及福隆圍上的建築物,更被評定為受保護的建築群,年前入選「澳門新八景」。

福隆新街發展史「很澳門」甚具現實意義,或許它是中國近代史上,首個大型商住房地產開發項目,其發展模式與今天何其相 似。故事可再推前到1860年清朝咸豐年,當時福建籍商人王祿與友人合組了「紹昌堂」開發公司,買下原庇里喇茶葉行舊址,及後 將後門對開一帶海灘填平,開闢了一個新區,即今天的福隆新街、福榮里、清和里、福隆新巷、清平直街、蓬萊新街、新市巷、新利巷、福壽里、白眼塘街等一帶,並興建了大大小小160多間商舖。 其中,福隆新街的建築風格,為清一色兩層高的青磚瓦頂的中式模板房,上住下舖。

燈紅酒綠

不幸的是,這個大型項目以失敗告終,禍因之一乃香港因鴉片戰爭而被割讓英國,卻搶佔了澳門中西貿易橋頭堡地位,令澳門經歷了一波經濟低潮,舖位難以租出,於是股東們紛紛退股。1864年,王祿父子收購了所有股權,改公司名為「集成堂」經營至今。

1870年,澳督想振興經濟,便與貴為當時澳門首富的王祿父子協商,以深巷仔街尾一塊海灘地為條件,要求他們在此興建一座 大戲院,即後來華南地區首家大戲院:清平戲院。戲院同年10月動工,1875年峻工啟用,成為粵港澳最古老的粵劇表演場地,不 少名伶和著名劇團曾在此演出。隨著清平戲院成功,人流開始匯聚,整區起死回生。福隆新街更變身著名的紅燈區,青樓、茶館、 煙館、賭舖、酒樓林立。福隆新街、福榮里、宜安街合稱「花國三街」,嫖賭飲吹,夜夜笙歌,名震天下,流傳著不少名妓與恩客的風流韻事,尤其香港1932年禁娼後,福隆新街更是蓬勃,大家可看梅艷芳、張國榮主演的經典港產片《胭脂扣》,想像一下銷金窩、燈紅酒綠是何等之奢糜香艷!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侵華期間,福隆新街的唱歌小姐們組織了「花界救災會」義唱籌款以支持國內抗戰,為一時佳話。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澳門步香港禁娼後塵,福隆新街由繁華漸歸平靜,一切風花雪月皆煙消雲散,逼著「從良」。清平戲院亦由盛極一時的文化勝地,淪落到播舊片、色情三級片,1992年宣告結業。

福隆新街整區風光不再,漸漸變得破舊,一度有大量舖位、民宅空置。1996年,澳葡政府進行了一次比較大規模的保育活化, 有說擺了個大烏龍,以為是「紅窗門街」便將當時福隆新街的綠色門窗改為紅色,外牆更塗上了灰色,統一安裝了遮篷,惹來當地居民不滿,斥破壞風水,令該區一落千丈。

姑勿論烏龍事件真僞,1996年整治效果欠佳乃事實,福隆新街2014年迎來重生機會,該年初特區政府推《福隆新街及福榮里已評定建築群外觀修復計劃》,及後恢復了多幢建築物的原貌,尤其將紅色的門窗改回綠色,再復原了蠔殼窗、青磚牆身。三月,文化局公布清平戲院活化及利用方案,並與一私人公司合作,既保留戲院舊貌,並冀打造成粵劇曲藝演出和培訓中心、文化創意活動以及公共休憩空間,大有複製百多年前「清平救全區」之感。年底, 亦有藝術活化社區「福隆計劃」在此舉辦。無奈以上計劃因種種原因,效果未能長久,清平復活延誤又延誤,只聞樓梯響,至今都未見人下來。

二度從良?

福隆新街一帶空有歴史、特色、名聲,實際發展未如人意,與 一街之隔、車水馬龍的新馬路彷如隔世,澳門人不太願去,文青、旅客儘管聞名而至,也只能打個卡,便沒什麼好做。當然,若你夠富貴,在此吃上一碗聞名已久的天九翅,也是美事一椿。 福隆新街具潛力,二度「從良」即改良發展並非不可行,惟現況頗尷尬。講保育,大體的建築外觀算保育了下來,曾是電 影《2046》、《伊莎貝拉》拍攝場景,坐落在140年老建築之上、 擁80多年歷史、號稱澳門最古老酒店的新華大旅店,以及西南飯店、佛笑樓等著名老店尚在,也有新的食肆及手信店進駐,疫情前尚有人流,但未算突出,且只限於此街,當年與之齊名及相連的福榮里破舊如昔,只「文化公所」經修復而䇄立於此。講商業,福隆新街到整區以食為主,整體的零售、文化等現代元素較缺乏,吸引力不見突出,俗稱得個樣。再者,不少商舖現閉門不開,門庭冷清。居住方面,此區仍有不少民居,以老住戶為主,近年多了南亞人士入住,整體環境麻麻。

任何地區的舊區整治,多面對業權分散問題,惟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縱使福隆新街、福榮里相關問題並非太過複雜,多個商住單位仍握在原大業主手上,惜多年來只簡單兼傳統的出租,沒有比較系統或成效的新思維、新做法,政府也只做了一些門面翻新或衛生治理,惟不論福隆新街由綠變紅,或者由紅回復到綠,徒具形式,整區豐富的歴史、文化內涵始終發揮不出來。說到底,這只能靠民間智慧及行動。正如此前坊間提出過不少構思,如周六、日闢作步行區,搞市集、嘉年華、茶座,加入文藝表演、文創元素等,奈何均未見回音。

簡而言之,政府無疑可做一些政策、規劃及工作,業權問題或者業權人唔郁即無乎,與此類似是澳門通街均有的「吉舖群 」,故如何令社會及業權人具備資源有效運用、保育活化的思維,是都市更新另一重要議題。政府不是萬能的,沒有官民配合,什麼都是空談,事倍功半!

關心澳門城市發展的都更者 維幫

不少電影取景自福隆新街拍攝場景。(作者提供圖片)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