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建澳聯盟理事長、立法會議員李良汪受訪時指出,政府對長者服務需求近年投入不少資源,但要構建良好退休生活保障,需從施政中貫徹落實。 (資料圖片)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在立法會引介明年財政年度社會文化領域施政方針,在疫情的影響下,特區政府重點關顧老、弱、婦、兒等群體需要提供照顧支援,並表示將推動長者公寓各項工作,以及完善雙層社會保障制度。民眾建澳聯盟理事長、立法會議員李良汪受訪時指出,政府回應社會對長者服務需求方面,近年的確投入不少資源,但要真正構建良好的退休生活保障,除了在硬件建設方面推動,更需從施政當中貫徹落實。
他稱,近年政府發表施政報告時,都把涵蓋長者群體的各項措施,包括敬老金、養老金、現金分享,甚至醫療券等都一併計算,得出長者的平均「月收入」。但他指出,上述各項措施在性質及發放目的上並不一致,例如敬老金,設立目的旨在體現社會對長者的關懷,弘揚尊老敬老愛老的美德;而現金分享則是政府與全體居民共同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措施,只有養老金及央積金與退休保障的意義對口。
落實「老有所養」政策目標
李良汪指出,在明年施政報告中,提及將適時檢討養老金及其他給付的金額,樂見日前社會保障基金已推出關於構建社會保障制度給付恆常調整機制的建議方案,內容建議日後將定期按通脹、社保基金收入變化、人均預期壽命及最低維生指數等指標,綜合評估養老金等給付的調整空間,確保合理基本養老保障水平以及社保制度可持續發展。
李良汪認為,未來更應從以下兩方面完善本澳養老保障體制:短期方面, 建議當局研究以「關愛基金」形式,作為包括長者在內的相對處於弱勢等群體的兜底保障,當出現因財政收入不足而未能注資央積金的情況時,可作撥款之用,以完善相關制度;長遠而言,在公共財政狀況條件許可下,建議將養老金金額調升至高於最低維生指數,從制度上實現尊老、敬老、愛老,落實「老有所養」的政策目標。
另外,他指出,本澳長者政策在 「老有所為」方面與社會期望存有落差,尤其本澳人口老化問題愈趨嚴重,加上平均壽命不斷上升,除養老金、醫療、院舍,以及各類社會保障制度外, 政府未來更應思考如何讓有意願且有能力的長者繼續發揮所長。
關顧老弱婦兒等需照顧群體,議員李良汪指需從施政中貫徹落實。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