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到議員梁鴻細、沙梨頭坊眾互助會理事長陸南德、筷子基坊眾互助會副理事長傅宇安作為活動嘉賓。(見習記者楊瑞盈攝)
議員梁鴻細預計未來內港南雨水泵站及筷子基北灣雨水泵站建成後,可解決大部分由暴雨引起的水浸情況。(見習記者楊瑞盈攝)
本澳逢雨季或颱風季,內港、新橋等低窪地區易受降雨及海水倒灌影響,而出現水浸,加上隨著全球氣候持續變暖,極端天氣造成的「水浸街」情況更頻繁。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今(8)日於筷子基青松頤老中心舉辦「落大雨水浸街 檢視北區水浸成因」座談會,邀請嘉賓及居民探討本澳水浸情況及治水基建工程問題。
是次座談會有約40名居民參加,並邀請到議員梁鴻細、沙梨頭坊眾互助會理事長陸南德、筷子基坊眾互助會副理事長傅宇安作為活動嘉賓。梁鴻細指,目前內港北雨水泵站在暴雨期間能發揮成效,預計未來內港南雨水泵站及筷子基北灣雨水泵站建成後,可解決大部分由暴雨引起的水浸情況,但風暴潮產生海水倒灌導致的水浸情況則須待擋潮閘工程完成方可解決。同時,目前舊有管網排水能力不足,他建議政府可考慮在深層地下空間新建排水系統或大型蓄水池,以解決水浸問題。
陸南德表示,低窪地區出現水浸原因之一為渠網老化,舊有排水標準無法跟上現在城市發展速度,期望未來舊區進行都市更新時,可解決周邊管網問題。傅宇安認為,政府須重視雨污分流,目前雨水排放系統及生活污水排放系統混合,導致雨水排放系統被生活污水堵塞,建議政府加強監管非法排污,並可在排污管道上增設裝置作實時監測。
座談會中有居民提及,仍無法忘記「天鴿」風災造成停水停電的經歷,指內港北雨水泵站建成後發揮了一定效用,所以期望加快興建北區雨水泵站,增強去水效果,避免再發生「天鴿」時的水浸情況,並希望政府加強監管食肆,避免將污水排放至雨水渠道,減少堵塞情況。另有居民表示,建造樓宇時應更重視地下管道工程,從根本上避免水浸。 (編輯:楊瑞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