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未來數月本澳物價較浮動

業界積極開拓貨源為民紓困
12/11/2021
30219
收藏
分享
業界積極開拓貨源為民紓困
業界積極開拓貨源為民紓困
業界積極開拓貨源為民紓困
業界積極開拓貨源為民紓困
業界積極開拓貨源為民紓困
業界積極開拓貨源為民紓困

有本澳供應商指作為商家亦要承擔社會責任,即使升價也較香港平緩。 (張庚睿攝)

本澳相當部分糧食物資由內地供應,一定程度可以規避遠洋運輸受阻的風險。(張庚睿攝)

由於一些商品可替代品牌較多,如飲品一類,市民未必會感受到加價的壓力。 (張庚睿攝)

業界料一些工業制品如罐頭食品、啤酒類等,未來兩至三個月的價格都會較為波動。 (張庚睿攝)

持續攀升的物價伴著不斷上升的通脹預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究竟這種狀況還要延續多久?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系助理教授關鋒分析,全球供應鏈緊張致物價上升和美國因素亦有關係,美國方面因疫情而實施另一輪的量化寬鬆,可預視很快便將結束,這體現在聯儲局最近一次決策都是減少買債,而這亦是一個信號,減少買債即對於貨幣政策有某程度的轉向,其不一定是收緊,但減少的下一步便是考慮在甚麼時候加息。【 本報記者陳宇東、實習記者胡可兒報道 】

澳供應商承擔社會責任 加價速度遠比香港平緩

對於港澳兩地商品的升幅差別,供應商聯合會會長葉紹文指,香港經歷了暴動事件,以及近兩年來的疫情,他們亦出現類似 澳門的不均勻情況,供應給酒店餐飲的商品滯銷,而零售的商品就相對暢旺;而此消彼長之下,香港部分的供應商就不會如澳門那樣保守,總之來貨價一升就即時升價,不理會市面到底是甚麼情況,運費一升會跟隨升價,很容易反映在市面上。但相對於澳門會較為保守一些,較有社會責任,所以澳門的升價便沒有香港那麼急促,香港可以隨時每月加價,他們是無需要有社會責任,但這亦沒有辦法,因他們的成本太高。

而有關澳門整體供應鏈的操作,澳大助理教授關鋒分析,簡單來看,本澳糧食方面有相當部分來自內地,另外一些凍肉或是超 市其他的商品會是從其他國家來的,因此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航運、或是飛機延誤,而從不同媒體上亦得知,相當多的貨物都未必能夠如期付運。因貨品未能如期付運,而市場的需求亦不會因此而改變,所以便令到供應少了,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令部分貨品的價格可能出現上升的可能。

關鋒又指,雖然不會在短期發生,可能是會在明年第二或第三季,這需視乎美國聯儲局的決定。但這裡的訊息很明顯就是美國不會再繼續量化寬鬆,所以這會導致資金的流向或會進一步流回美國,所以令大家似乎對全球物價的上升壓力比下行的壓力較以往大了;甚至有消息指,今年至目前物價上升的壓力是過去十年裡最高。

大型加工類產品或漲價6至8%

另外,內地近月供電緊張,部分省份甚至拉閘限電,令民生、工廠、交通等均大受影響。供應商聯合會會長葉紹文稱,部分工廠每周開工時間僅一至四天不等,這便出現凡是需大量電量的工業製品會出現第一是歇性斷貨,第二是成本會增加,因其倉儲的貨易本來一個月可投入生產,現時便要等兩至三個月,以及亦有損耗。

他估計,未來一些冷凍食品的價格會比較浮動嚴重,以及一些工業製品,如油脂類、麵類、罐頭食品、啤酒等的價格都會較為波動;其實在9、10月已看到有部分產品(價格)在調升,預料未來兩至三個月裡有關產品的價格都不穩定,會有調升。

葉紹文稱,目前看到上述商品平均大概是升價4至7%左右,因有部分商品升幅未至於太多,可能只是2至3%,而2至3%可能供應商亦會消化了;但若部分商品升了超過10%,市場價格便不得不提升上去;但亦不會 因為來貨起了10%,而供應便馬上升價10%,可能是調升6至8%。

尋找不同產區與貨源保供應

葉紹文又解釋,如市民非指定某品牌產品不可,其實亦未必會感受到加價的壓力;因市面上同類產品有各種不同品牌,而事實上並非每個品牌都會同時升價,若市民可選擇不同品牌,相信市民未必會感受到太大加價 壓力。

他又指,供應商過去亦盡了力在不同地區、國家尋找不同的貨源;如近年來的大米,供應商亦盡了很大的努力,過去因歷史的因素,泰國米是佔澳門的90%,但 現時已回落至60%左右,主要是找了柬埔寨、越南等的米進來澳門,將米價一路穩定下來。因柬甫寨和越南白米是相對較平,令澳門的供應除了穩定外,物價亦相對較平穩。至於其他的糧油食品,供應商亦是繼續希望尋找不同的產區與貨源,令有關產品亦能相對穩定。

有學者指出,今年至目前物價上升的壓力是過去十年裡最高。 (張庚睿攝)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