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署引入垃圾桶外箱,減少垃圾外露及異味等問題。(市政署圖片)
外箱設有投入口,輕踩腳踏就可打開投入口棄置垃圾。(市政署圖片)
市政署持續推進垃圾收集設施的優化工作,將社區內具條件的垃圾站優化為壓縮式垃圾桶,改進社區的垃圾清運模式,同時開展各項研究計劃以完善設施的使用條件,保持社區環境清潔。
今年截至十月底,市政署於各區增設了七個壓縮式垃圾桶,分別位於約翰四世大馬路24號、氹仔海灣街、新市巷10號、玉盞巷1號、俾利喇街128號A、馬交石街南華新村第四座前、馬交石街167號廣華新村第二座前,提升了社區的垃圾處理能力,減少垃圾臭味、污水溢流情況以及垃圾清運頻次,此外,市署亦有計劃逐步協調壓縮式垃圾桶周邊的高層大廈,將垃圾直接棄置到壓縮式垃圾桶內,以減少大廈垃圾桶推放到公共街道待收的情況,減少所衍生的衛生及噪音問題,降低垃圾收集工作對社區交通的影響。隨著上述各壓縮式垃圾桶的啟用,現時全澳壓縮式垃圾桶已上升至105個,街道垃圾站減少至58個,而街道1,100公升垃圾桶數量則由高峰時期超過1,600個減至現時約109個,使本澳的整體衛生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市政署一直重視市民對公共垃圾收集設施的意見,開展各項研究計劃以完善設施的使用條件。例如,近年為封閉式垃圾房引入結合垃圾量數據智能開啓的自動投入口,提升市民使用的便利性和衛生條件。本年進一步針對垃圾收集設施的密封性能進行改善,研究為壓縮式垃圾桶引入自動投入口及為1,100公升街道垃圾桶增設外箱。市民在使用設有自動投入口的壓縮式垃圾桶時,只要靠近投入口就會自動打開供棄置垃圾,當市民棄置完垃圾並離開後,投入口會自動關閉,衛生方便。此外,市政署研究為街道1,100公升垃圾桶加設外箱,使用時只要輕踩腳踏就可打開投入口,投入口亦設有液壓緩衝裝置,當市民放開腳踏後會緩緩關上。上述兩款設施的改良,能進一步縮短垃圾外露的時間,有效減低異味溢散,提升設施的使用及衛生條件,改善市民對相關設施的觀感。
1,100公升垃圾桶外箱的測試樣本已於九月中放置到鮑公馬路供市民試用,而設有自動投入口的壓縮式垃圾桶也陸續放置到不同地點供相關社區的市民試用。
市政署會密切觀察設施的運作及使用情況,以評估於本澳的適用性及市民的適應程度,探討進一步擴展之可行性。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