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進入11月,也迎來澳門的旅遊盛事月。除了格蘭披治大賽車、澳門美食節、「相約澳門 ——中葡文化藝術節澳門」等都相繼舉行。展望12月,光影節、馬拉松、葡韻嘉年華以及伴隨聖誕、新年的系列活動更是壓軸登場,各界期盼在年底能夠一掃全年的「陰霾」,趁機「回血」。
可是世事無常,在依舊變換著不懂形態出現的各類新冠變種病毒依舊肆虐全球的當下,短時間內回復往昔的生活已然不易,旅遊業重回巔峰更是遙遙無期。正 如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偏偏本澳爆發疫情,經珠澳口岸入境珠海需隔離 天。根據旅遊局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十一」黃 金周七天訪澳旅客僅有8,159人次。雖然去年內地黃金周假期為八天,數據未能直接對比,但按日均值計,今年黃金周日均訪澳旅客1,166人次,下跌93%,其中內地旅客1,056人次,跌幅也超過九成。
內地為本澳旅客的最大客源地,因此業界期盼內地能早日恢復網簽及團隊遊,而封區不封關更是成為坊間熱議話題。然而,一個政策執行層面需要考慮周全,例如現有基建及硬件之下,政府如何發揮智慧應用功能,優先保障與防疫相關的健康系統牢不可破?在澳門的現有法律之下如何追蹤確診者、密切接觸者軌跡?確保萬一發生疫情即時精準定位、精準封區?博彩業、旅遊業都是難以避免人流聚集,如何又能保障不會成為社區爆發的中間一環?
旅遊局早前曾表示,積極開展線上線下宣傳工作,包括通過微信、微博、小紅書及抖音賬號等,向內地居民宣傳澳門安全宜遊的訊息;同時在內地多個城市舉辦澳門周,推廣本澳安全宜遊及旅遊元素等,但不知道收效如何?問題的根源不在於遊客不知道澳門是安全城市還是非安全城市,畢竟網上搜索就能輕易取得當地疫情資訊。關鍵在於政 策層面,不少遊客不知道因為來澳旅遊回到原居地是否需要隔離或者自我居家健康管理,當局應該攜手衛生部門一起投放「定心丸」,例如與內地省市自治區政府衛生部門保持緊密聯繫,在涉及當地的防疫政策出現變化時,即時透過互聯網更新,讓遊客「即便要隔離都有心理準備」,才能更實際及更大程度上吸引旅客來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