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近期限電波及十多個省市,影響廣泛。內媒《中國新聞周刊》4日引述專家稱,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背景下,預計「十四五」(2021至2025年)期間,更大範圍、更深程度的缺電現象將頻繁出現。
這篇名為《東北缺電何以至此?會常態化嗎?》的文章指出,東北限電其實與「能耗雙控」無關,東北上半年的經濟增速比其他地方慢一些,完成指標沒甚麼困難;限電原因就是電力供應不足。
文章稱,2016到2020年底,中國煤炭退出產能逾10億噸。華北電力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指出,去產能之前,中國煤炭年產量約50億噸,去產能後僅約37.5億噸。此外,去年開始,受產煤大省內蒙古涉煤反腐「倒查20年」影響,對煤炭開採安監、環保力度增大以及超能力生產入刑等因素影響,大量煤炭產能壓縮。
東北地區方面,煤炭資源日趨緊張。據媒體統計,2020年黑龍江、遼寧、吉林原煤產量共計0.93億噸,較2016年的1.13億噸下 滑約17.7%。長春工程學院電氣工程系副主任周景宏說,東北近年缺煤已常態化,有些發電廠在年初價低之際就開始儲存下一年的煤,以避開市場波動。與此同時,進口煤價格同樣暴漲。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馮永晟表示,由於可再生能源發電具有隨機性、波動性和間歇性等特點,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伴隨高比例新能源接入電力系統以及需求側電氣化程度的提高,電力負荷的峰谷差勢必逐年增大,「尖峰負荷」 現象將更加顯著。
自今年下旬以來,國家電網東北部分多次下達有序用電預警,電力供應形勢嚴峻。(新華社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