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貨品需求復蘇,航運供需已被打亂。(東方IC圖片)
經科局表示,本澳民生物資供應穩定。(經科局提供圖片)
經科局指,一直與供應商、各大超市零售商等業界保持密切溝通。(經科局提供圖片)
澳門供應商聯合會會長 葉紹文
受新冠肺炎疫情及貨運需求上升影響,全球航運緊繃問題始終未有紓緩,連帶導致運價飆升、物價上漲,本澳進口食品貨品也受到影響。經濟及科技發展局昨(22)日表示,本澳民生物資供應穩定,包括大米、食油、鮮肉蔬菜等各項食品供應正常,運輸順暢。當局將組織更多內地資源供業界採購,提升市場供應穩定。
供應商聯合會會長葉紹文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本澳部分進口貨品受到航運問題影響,一些外國品牌貨物供應可能減少,但不至於短缺,主要是保值期較短的食品受影響較大。葉紹文也強調,本澳沒有貨品短缺的問題。【本報記者梁佩茵報道】
不少市民最近留意到,一些時常購買的外國品牌食品貨品近期較難買到,其中一些品類更是從貨架上絕跡,擔憂是否會出現民生物資供應短缺的問題。有供應商則反應,近期進貨受到國際貨運堵塞影響,部分海外商品供應受限。
經濟及科技發展局昨日重申,本澳民生物資整體供應穩定,經科局將持續協助業界開拓不同貨源,尤其是在國家商務部的支持下,組織更多內地貨源供業界採購,從而提升各項貨品供應來源的多樣性,確保市場整體供應的穩定性。
凍肉及乳製品受影響
經科局表示,經了解,近期有少部分源自歐美、澳紐及巴西的凍肉及乳製品,因國際貨運原因導致供應受阻,需要強調的是相關商品在本澳市場有其不同貨源及其他種類的貨品可作替代,供市民選擇。
此外,有超市負責人亦表示,近期會適量加大貨品的存量,以撫平國際運輸期增加而可能導致的供應波動,從而確保貨品供應的穩定。
葉紹文:保值期長食品影響不大
供應商聯合會會長葉紹文表示,受疫情影響,不少船公司停航導致貨櫃船短缺,遠洋貨物運輸受影響,不過他強調,一些外國牌子的貨品供應或會減少,但不代表該貨品短缺,只是牌子的選擇或會比以往少。
葉紹文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 基本上一些保質期較長的食品影響不大,不過一些奶類製品、雞蛋類、冰鮮類的遠洋貨供應影響較大。然而疫情至今已一年半,本澳入口商或供應商已有充足的準備,貨物的預留及訂貨期有相應的調整,本澳貨品供應量相對穩定。間中或會出現個別品牌會間歇性斷貨,只是消費者偶然會選擇減少,但強調不代表該貨品出現短缺。他舉例指,過去有來自越南、泰國或日本的雞蛋,惟現時受航運影響供應鏈會斷貨,但消費者亦可選擇來自內地的雞蛋,重申沒有貨品短缺的問題。
低溫貨櫃運費升四至五倍
疫情亦導致遠洋物流費用增加,部分貨品成本轉嫁至消費者。葉紹文指,全球僅有中國能在去年5月全面復工復產,世界各地仍有不少工廠停產,亦導致部分外國貨供應減少。同時亦因為外國貨品供應減少令部分貨航停運或減少航班,供需失衡下目前遠洋運輸成本升幅甚大。
由去年下半年起,已逐步因應物流運輸費用的上升而令貨品成本增加三至四成,尤其是較低價的貨品價格因此加價。他指,以往歐美來的每個常溫貨櫃運輸費約10,000多元(港幣,下同),現時卻升至數萬元,若該批貨品價值十萬元,運輸費用卻要30,000 至40,000 元,相當不划算。
相反,若貨櫃的貨物值100萬,運輸費同樣是至40,000 元則相對較抵,因此高端貨品價格方面未有出現太大調整。
他補充,如果是低溫貨櫃及運雪糕等冷凍食品的貨櫃,運價已升四至五倍,每個貨櫃運輸費要近十萬元。
全球運力吃緊 加州港灣73 艘貨輪排隊
美國南加州海事交易所消息指出,在9月19日,有73艘貨輪停泊在加州港灣,等待進入洛杉磯和長灘的港口,是一個月前的兩倍,也創下有史以來的紀錄。洛杉磯港和長灘港是美國最大的貨櫃港複合區,裝卸量佔全美貨櫃進口量40%。洛杉磯港執行董事Gene Seroka向美媒表示,「如果想在聖誕節收到禮物,最好現在就開始採買。」據彭博社報道,全球貨物80%走海運,但受疫情影響導致港口關閉及更嚴格複雜的檢疫,船舶留滯時間上升、港口效率下降,令船舶與貨櫃的供應愈來愈緊張。隨著疫後經濟復蘇帶來需求上升,航運價格正在不斷飆漲。
《華爾街日報》報道,有業界高層表示,隨著零售商在歐美解封後趕緊補貨,全球船公司運力吃緊,零售商支付的運費至少是去年的四倍,還得面對交貨大幅延遲的困境。彭博社報道,目前每隻40 呎櫃從中國運到歐洲,要價14,287 美元,較一年前增加逾500%。
全球航運緊繃,運費不斷飆升,令本澳進口食品也受到影響。 (新華社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