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於昨(10)日正式發布。(資料圖片)
經濟學會會長劉本立表示,更看好「南向通」未來的發展,有助更大資金流流入本澳;但強調關鍵還是首先澳門本身要有具吸引力的產品提供。(資料圖片)
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於昨(10)日正式發布「跨境理財通」是由香港、澳門以及内地監管當局推出的一項針對粵港澳大灣區居民的個人跨境投資便利化安排, 通過「跨境理財通」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可以跨境投資粵港澳大灣區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按照購買者身份可分為「南向通」和「北向通」。經濟學者認為投資的額度日後或會隨著市場需求而提高;且又更看好「南向通」未來的發展,有助更大資金流流入本澳;但強調關鍵還是首先澳門本身要有具吸引力的產品提供。
經濟學會會長劉本立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跨境理財通」中「北向通」及「南向通」的總額度,分別暫定為1,500億元人民幣,每名投資者的個人額度分別為100萬元人民幣,他相信待有關計劃實行一段時間後,會根據市場的需求、以及經驗的累積,當局會將有關額度擴大。劉本立又補充,未來必須要將每名投資者的個人額度提高,才可有效推動本澳債券市場的發展,因按現時額度是存在瓶頸。他又指,「北向通」的開通豐富了本地居民投資理財的渠道,亦可與人民幣的資產配置作結合,而「跨境理財通」中的額度亦不會計入每人每天的匯款限度裡,且未來相信人民幣的投資理財產品亦會愈來愈多,可見市場亦是有一定需求。
更看好「南向通」 助更多資金流入
劉本立分析,由發展角度來看,他更看好「南向通」未來的發展;因本澳未來是要發展債券市場、財富管理等產品,而本澳目前亦有不少理財產品,但都是由香港方面延伸過來,包括保險、基金等。若日後「跨境理財通」正式實施後,便會增加了澳門資金流的流入,這在意義上是更為重要,可促進澳門現代金融業的發展,尤其是財富管理方面。
他指出,本澳目前有部分銀行已與內地方面有推出相關理財產品,而相信上述計劃實施後,便利性將進一步提高。劉本立又坦言,本澳目前的債券市場主要還是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仍未成熟,而有了「跨境理財通」後,相信對本澳的債券市場亦是有利,亦為本澳金融業界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機遇;同時亦為粵港澳三地金融發展提供了更廣闊市場;豐富了三地居民在理財產品上選擇,也促進了人民幣的跨境流動和使用,意義深遠。
澳門「要有自己嘅嘢」才具競爭力
至於香港財富管理上更為成熟,而澳門金融理財產品應怎樣吸引內地居民來投資。劉本立表示,過往澳門本地的理財產品是相對較少,但隨著本澳在債券市場方面的發展,增大了資金的流入,且再配合本地銀行或是相關機構,在保險或是理財產品上再多動腦筋,相信本澳也是有一定發展空間。劉本立指,但若然要使澳門的金融理財產品也具一定競爭力,本地機構在產品提供上就要再多下功夫,直言「要有自己嘅嘢」,且亦要符合粵澳兩地監管機構的指引和標準。
劉本立又指,其實澳門亦有一定優勢,因本澳主要銀行如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等,在內地方面都是有機構,相信在合作發展起上來亦會水到渠成。但他重申,若要想內地居民透過「南向通」選擇在澳投資,關鍵還是首先澳門本身要有具吸引力的產品提供。
市民投資內地產品需多留意風險
如作為澳門市民日後要通過「跨境理財通」投資到內地,又有何需注意。劉本立稱,目前內地方面亦有不少機構或企業有發行債券,據悉亦有不少本澳市民亦有此方面的投資;他提醒市民,在投資前需先了解產品的風險,如果是有較高息口或回報率的,便需更加留意是否有違約風險,或是該公司的運作模式亦要留意。他強調,其實不論是內地或是本澳機構,在推銷產品時都要向客戶解釋清楚產品風險和回報,這樣才能避免日後不必要的糾紛,而相信各地的金融監管機構亦有嚴格規管。 (編輯:陳宇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