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晶片代工巨頭台積電,日前宣布漲價20%,有IC業者已經接到漲價電話。
雖然外界早有預期,但兩成的漲幅仍出乎預料,勢必將反映在商品價格上,尤其是車用晶片短缺的汽車領域,漲價已經無可避免。
國際半導體協會估計,全球晶片荒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除了產能問題外,半導體原料、相關物料、耗材都已經開始漲價,自然也會反映在晶片代工上。
另外,晶片荒導致各國開始注重分散產能,跨國設廠的成本也會反映在晶片價格上。
晶片漲價也會影響供應鏈,各產品晶片短缺、原物料短缺、能源及運輸成本上升,都會開展一場貨源的爭奪。譬如台積電,除了美國與德國,現在傳出日本也想與台積電合資設廠。這些變化,都會讓供應鏈一點點發生改變,從而破壞原有的平衡。
以航運為例,港口堵塞及集裝箱短缺導致運價大幅上漲,為了確保運力正常,大型跨國企業不惜加價搶櫃也要確保運能,但一些中小企業可能就因此一櫃難求,對以中小企業為主的亞洲來說,打擊猶深。目前一個集裝箱由亞洲運到歐洲的成本已經較疫情前增長十倍,運到美國的成本則增長六倍。
而因防疫等因素導致的航運混亂,恐怕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晶片價格和貨運價格的飛漲,將會讓大部分商品價格上漲,與通貨膨脹有直接的關係,因此美國的通脹可能會持續更長一段時間,更多國家與地區勢必也會開始通脹。通脹既源於短缺,也可能導致短缺,價格上漲導致的缺貨已經在美國出現,不少人擔心通脹的負面影響將日益惡化。
本澳是個微型經濟體,以博彩旅遊業為主,消費物價指數在7月份剛剛脫離連續十個月的「負成長」,距離通脹還很遙遠。通脹偏低可能是受疫情影響的短期表現,居民的實際消費力有所減弱,距離經濟反彈還言之尚早,但商品價格上漲的趨勢,仍然會讓民眾有感。
環球經濟與外圍環境的變化不得不察,美歐復蘇需求持續處在高位,航運混亂還會繼續,商品價格會持續上漲。疫情期間,美國瘋狂放水六萬億美元,加上大宗商品價格進入上漲區間,讓全球陷入高通脹的壓力之中。已經有不少國家宣布加息,韓國央行在昨日宣布將關鍵利率從0.50%上調至0.75%,成為首個加息的亞洲主要經濟體。素有全球經濟「金絲雀」之稱的韓國,是不是嗅到了甚麼危險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