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提名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擔任駐華大使一職。(美聯社圖片)
伯恩斯畢業於波士頓學院,獲巴黎大學學士學位、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外交學院碩士學位,掌握英語、法語、阿拉伯語和希臘語。(美聯社圖片)
自上任美國駐華大使特里·布蘭斯塔德於去年10月4日卸任以來,該職位已空缺10月有餘。終於,美國總統拜登在昨(20)日正式提名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擔任駐華大使一職。現年65歲的伯恩斯目前任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外交和國際關係專業教授。在此之前,他曾擁有長達27年的職業外交官生涯,橫跨從裡根到小布什四任政府,足跡遍及非洲、中東、歐洲等地區。
伯恩斯1956年生於美國紐約州布法羅,畢業於波士頓學院,獲巴黎大學學士學位、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外交學院碩士學位,掌握英語、法語、阿拉伯語和希臘語。伯恩斯的27年外交生涯始於里根政府時期。那時他先後在美國駐毛里塔尼亞大使館和駐埃及大使館工作,並於1985年至1987年擔任美國駐耶路撒冷總領事館的政治官員。在老布什政府時,伯恩斯擔任蘇聯事務主任,其間參加了所有美蘇首腦高峰會議。
進入克林頓政府後,伯恩斯效力於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任俄羅斯、烏克蘭和歐亞事務主任,負責就美國與前蘇聯國家的關係向總統提供建議。從1995年到1997年,伯恩斯擔任國務院發言人。此後他又被克林頓總統任命為美國駐希臘大使,直至2001年7月。在其擔任大使期間,美國擴大了與希臘的軍事和執法合作,加強了在巴爾乾地區的伙伴關係。伯恩斯外交生涯的首個高光時刻出現在小布什總統任內,作為時任美國駐北約大使,他領導美國國防部駐北約聯合特派團,實現了北約自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東擴行動,成功說服東歐七國加入北約。
此後,伯恩斯於2005年至2008年擔任國務院三號人物——主管政治事務的副國務卿。他領導了美印民用核協議的談判,以及美國與以色列的長期軍事援助協定。此外,他還是美國在伊朗核問題上的首席談判代表。
從伯恩斯的職業生涯來看,他在歐洲、俄羅斯、南亞和中東事務上都有豐富的實操經驗,深度參與各類外交談判也是其工作常態:從美蘇核裁軍談判,再到美印民用核談判以及伊核問題談判等。 「美國之音」評論稱,這讓談判的經歷讓伯恩斯習慣了外交戰線的艱難,也練就了他剛強的意志。
值得一提的是,伯恩斯他在擔任國務院副國務卿時也直接參與了對國務院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局以及其他與有關中國有關的事務。一位曾在國務院與伯恩斯共事的美國外交人員告訴媒體,伯恩斯對中國事務非常了解,「他曾在一個很高的級別上負責美中關係」。
2008年,伯恩斯從外交部門退休,加入了科恩集團(Cohen Group)、阿斯彭戰略集團( Aspen Strategy Group)等戰略諮詢機構,並開始在哈佛大學任教。對於拜登政府而言,伯恩斯這樣一位經驗豐富的職業外交官是其重振美國外交的理想人選。值得一提的是,伯恩斯本人與拜登身邊核心人士的密切關係,無疑成為其獲得提名的「加分項」。
《外交官》雜誌分析稱,伯恩斯被提名為駐華大使說明拜登與國務卿布林肯優先考慮的是考慮職業外交官所具備的專業技能,以從而重振美國外交。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則認為,拜登的選擇或傳遞出一個信號,即其正在擺脫特朗普時期對政客的依賴。
美國新聞網站Axios介紹稱,約190名美國駐外大使提名人選中,專業外交人員通常佔70%。而其他位置,比如駐西歐國家大使,或者駐重要亞洲國家大使,一般通常則會由總統「政治任命」,他們可能會是前政界人士、政策專家或是在大選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的富商。
此前,奧巴馬、特朗普政府時期的駐華大使均為知名政界人士。奧巴馬時期的駐華大使洪博培(Jon Huntsman)曾任猶他州州長;駱家輝(Gary Locke)曾任美國商務部長和華盛頓州州長;馬克斯·鮑卡斯(Max Baucus)則是蒙大拿州任職時間最長(35年)的聯邦參議員。特朗普時期的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Branstad)曾任愛荷華州州長,而其通過特朗普“政治任命”的美國駐外大使人數佔比當時上升至43% 。
與此同時上述政界人士相比,在開展業務方面,作為職業外交官的伯恩斯或能更為穩健地應對突發事項。 「中美關係中盤根錯節的議題很多,若出現必須第一時間回應、管控的議題,職業外交官能夠較為穩健地應對,以避免造成更大的風險。」刁大明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
實際上然而,勝任駐華大使一職僅靠專業的外交技能尚且不夠。 「對於一名大使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與總統保持良好的關係,並且有能力與總統及其身邊的關鍵人物進行直接溝通。」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中國實力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Axios也分析稱,新任駐華大使不僅需要與國務卿布林肯和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密切合作,還需與總統氣候問題特使約翰·克里就氣候問題協調對華立場。
而伯恩斯的另一優勢則在於他與拜登身邊的核心「小圈子」關係密切。他曾是拜登2020年總統競選團隊的外交政策顧問,還曾為前國務卿希拉里2016年總統競選提供過非正式建議。在此過程中,他與布林肯、沙利文等民主黨外交政策圈內人均有密切的工作聯繫。 2014年至2017年,伯恩斯還曾在約翰·克里的外交事務政策委員會任職。
除此之外,在哈佛大學任教的10年間,伯恩斯還開創了「未來外交」項目(Future of Diplomacy Project),以增進公眾對外交的理解。 2017年初,沙利文被任命為該項目的高級研究員,還與伯恩斯多次發表署名文章,其關係密切程度可見一斑。
若拜登對伯恩斯的提名在參議院獲得通過,下一個值得關注的則是其對華政策與立場。 CNN分析稱,當前,拜登政府在處理對華問題上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包括貿易、軍事行動及海外影響力等。區域專家和外交人士此前分析稱,不管是誰被任命為美國駐華大使,他都會給拜登的對華政策帶來一定影響。
從今年早些時候伯恩斯就涉華問題的表態來看,其一方面強調中美關係的競爭性,但同時也對與中國合作保持開放態度。伯恩斯今年2月接受CNN採訪時表示:「中美關係對美國來說最重要,也最具挑戰性,雙方正處於一種激烈競爭模式中。」他呼籲建立一個包括日本、北約、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和歐盟在內的國家聯盟,就國際貿易規則問題向中國施壓。
對此,刁大明分析指出,伯恩斯此前的對華政策表態基本與拜登政府的論調基本一致。 「一方面強調中美關係極其極其重要,對美國具有挑戰性。另一方面,則主張美國應聯合盟友,發揮美國所謂的價值觀力量加以應對,但同時又要避免與中國為敵。」。值得注意的是,伯恩斯今年2月底在接受美國媒體The World採訪時,還較為全面地闡述了美國對華政策的優先事項。與此前在CNN接受采訪時的觀點類似,伯恩斯認為,美國首先必須從貿易領域出發,向中國施壓。與此同時,他還強調要通過競爭保護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盟友,維持該地區自由開放的秩序。此外,他還注意到了中美政治體制、價值觀之間的差異性與競爭性。儘管中美關係存在挑戰,伯恩斯仍呼籲在符合美國利益時,與中國進行合作。(編輯:林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