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表示,本澳自1968年以來總共發出七次十號風球,其中三次在近五年發出。(鍾佩欣攝)
李文輝表示,近20年來環境可看出全球暖化問題仍每況越下,同時對於全球暖化長遠改善並不樂觀。(資料圖片)
報告認為各國須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抑制全球暖化加劇。(鍾佩欣攝)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表示,本澳近年受極端天氣影響的情況有增加趨勢。本澳自1968年以來總共發出七次十號風球,其中三次在近五年發出;在今年六至八月,曾發出三次黑色暴雨警告,六月更錄得自1952年以來最高的日累積雨量紀錄,達到423.4毫米。天文學會會長李志輝受訪時表示,全球氣體排放主要涉及汽車、工業排放、化石燃料、飛機高空飛行破壞臭氧層等。李志輝直指:「追求發展所承擔的後果」。
日前氣象局發出特別推送,指出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委員會發布氣候變化評估報告指出,人類活動導致了氣候變化,現時觀測到的許多氣候變化情況是前所未有的,更指出全球暖化令極端高溫、海洋熱浪、暴雨的頻率及強度增加、沿海城市的海平面上升、強熱帶氣旋會出現得更為頻繁,認為各國須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抑制全球暖化加劇。
天文學會會長李志輝受訪時表示,極端天氣形成主要是破壞大氣環流平衡,即城市碳排放導致大氣層及海洋溫度升溫,長遠而言會造成地表植物生長的惡性循環,他舉例稱,現時全球耕地的海拔不高,但當海水持續升高,會令耕地土質改變,從而影響農作物收成。
另一方面,南北極冰山溶化,增加海水高度及容量,導致海水熱平衡失衡、溫度升高,導致部分海洋生物死亡,長遠未能有效做到調節平衡作用,生物圈會受到一定影響。
報告指出,全球地表溫度將持續增溫,在21世紀預計出現超過1.5℃、甚至可能超過2℃的升溫。問及現今社會仍需持續發展,當中應如何取得平衡,李志輝稱,生活環境離不開經濟及政治,需要各個國家合作商議而作出改進,但他認為整體難以控制。而近20年來環境可看出全球暖化問題仍每況越下,李文輝對於全球暖化長遠改善並不樂觀。(編輯:鍾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