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李靜儀認為政府應設定不同行業的外僱退場期限,以逐步減少本澳對外僱的依賴。(資料圖片)
外地僱員數字是較疫情前有所減少,但以「自然流失退場」為主。(資料圖片)
根據統計局資料顯示,本地居民失業率為3.9%,跌0.1個百分點。(資料圖片)
統計局昨(10)日公布第二季就業調查顯示外地僱員約有172,261人,按季減少852人。議員李靜儀認為整體上,外地僱員數字是較疫情前有所減少,但以「自然流失退場」為主,本地居民及外地僱員因企業結業或裁減人手而「同步消失」,她認為政府應設定不同行業的外僱退場期限,以逐步減少本澳對外僱的依賴。
根據統計局資料顯示,本地居民失業率為3.9%,跌0.1個百分點。統計資料顯示,居澳勞動人口38.7萬人。就業人數為37.59萬人,較上一季減少9,000人。議員李靜儀受訪時表示,疫下有不少居民因生活壓力而「放下身段」有轉行的打算。
本地人優先就業及外僱退場機制上,李靜儀認為政府可推出更多措施,雖則從統計局的外僱數字上可看出較去年、以至疫情前有所減少,但觀察到是「自然流失退場」的情況為主,比如企業結業、縮減人手等,導致本地居民、外地僱員的職位「同步消失」,因此在數字上看不單只有外僱人數減少,連同本地人就業數字同樣減少,同時因疫情影響市場上不會增加職位,李靜儀指,「公司炒咗外僱,請返個本地人,唔會再有呢個情況」。
李靜儀指出,過去政府推出數期的帶薪培訓計劃,主要以短期輔助,或跨行業轉職為目的,但上述並不能與就業直接掛鉤,需視乎居民是否願意轉行、行業職位空缺等多方面。她則期望政府可逐步推出針對性的在崗培訓計劃,包括有人資及人才需求、具發展潛力的行業,比如金融、餐飲等。
她舉例指出,現時澳門某一行業仍有外僱就業,政府可積極培訓相關本地人才,同時設定三至五年期限,訂定每一年減少多少百分比的外僱,設限時的退場機制,由本地人擔任職位,某程度上該行業減少輸入外僱,從而令到企業聘用本地居民的比率最大。
李靜儀期望藉此機會,政府可推動居民晉升空間,李靜儀引述一名從事餐飲行業的本地僱員反映指出,近期公司縮減人手,外地僱員相繼離場,但同時主管級別的職位不是由本地人擔任,他心中質問:「為何本地人不可優先擔任。」李靜儀則認為長遠而言,未來政府在從職業培訓上應了解到居民願意加入某一行業,從而清晰該行業的本地居民比例,相對減少外僱審批及續期,從而達致有效外僱退場機制。(編輯:鍾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