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暇活動從新學年開始,納入學校正規課程之中。小學一至三年級學生,必須參與餘暇活動,但有學生家長擔心,學生餘暇活動成績評核,會成為升留級依據。不過,教育暨青年局教育研究暨資源廳廳長黃健武表示,對餘暇活動評核,是希望讓家長和學生掌握學習進度,同時可促使發掘學生潛能,評核採取質性評語,例如學生游泳距離或是否掌握浮水技巧等,評核結果不會作為升留級依據。
餘暇活動由今個學年實施,活動評核採取質性評語,例如學生掌握浮水技巧等。(互聯網圖片)
黃健武前日上午在一個電台時事節目回應學生家長的憂慮時表示,對學生餘暇活動進行評核,記錄於學生檔案中,是為了讓家長和學生更好掌握課程學習的進度,同時可發掘學生潛能。評核採取質性評語,例如學生游泳距離或是否掌握浮水技巧等;他強調,餘暇活動的評核結果不會作為升留級依據,已向各間學校清楚溝通和宣傳。
黃健武補充,因為餘暇活動剛納入正規課程,還沒有學生因為餘暇活動表現不佳而影響升留級結果。教青局曾做了很多宣傳,和各個學校溝通清楚。相信學校非常明白,餘暇活動的表現雖然記錄在學習檔案內,但不會作為升留級的依據。
黃健武又稱,餘暇活動納入課程組成部分,是由於過去教育只側重知識,但現今社會希望讓小朋友全面發展。如果有學校對不參加餘暇活動的小朋友給零分,是不符合相關精神。至於為何仍採用餘暇活動這個名稱,他解釋餘暇活動是傳統名稱,故在課程改革時沒有調整。
根據2014年頒布的《正規教育課程框架行政法規》,由2016新學年起,小學一至三年級學生必須參加餘暇活動,同一規定將逐步推展至小學其餘年級及初中、高中。學校需開設多樣化的餘暇活動,由學生自主選擇,開發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