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不斷擴容,郊野土地被不斷開拓而逐漸縮少。(社促會提供圖片)
陳溥森:不處理好藤蔓植物,相信在不久將來,勢必會漫山遍野地把大片山林毀滅。(社促會提供圖片)
隨著城市不斷擴容,郊野土地被不斷開拓而逐漸縮少,離島區幾個郊野公園,已成為全澳門碩果僅存的幾塊珍貴綠色地域。澳門社會民生促進會會長兼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陳溥森指出,這些地方雖然沒有珍稀動植物,沒有特殊的地質剖面,但總算較為完整地保留了自然環境的天然「本底」,成為一座沒有圍墻的自然博物館,成為澳門自然生態研究、開展旅遊活動和市民康體步行的好去處。
陳溥森稱,然而,「天鴿」風災給澳門的綠化帶來全面性破壞,離島郊野公園首當其衝,樹木斷枝倒塌、斜坡山泥傾瀉,不僅破壞了原有的秀麗景觀,還導致大量水土流失。事後,市政署組織力量對樹木進行大量的搶救和補種,但絕大多數市民認為要維護好郊野的生態環境,事前的「保護」遠勝於事後「補救」;守好現時的「本底」遠勝於未來的「復制」,因為培育一棵樹苗成長最少也要三、五年時間,事實上絕大部分樹木須經十年八載才能成材。為此,希望當局對全澳的自然生態環境展開一次全面的調研評估,並作出相應規劃。
他稱,在目前必須正視藤本植物這一生態殺手對樹木的大面積傷害。藤本植物儘管能彌補平地綠化的不足,豐富綠化層次,增強景觀的藝術效果,但它生長迅速、蔓延茂盛,常以喧賓奪主的姿勢纏繞和復蓋樹木,與樹木爭奪水份、養分和陽光,最後會把樹木絞殺而死。這種情況在各郊野公園的林木地帶都普遍存在,在疊石塘和媽祖文化村兩個郊野公園尤其嚴重,不處理好這些藤蔓植物,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勢必會漫山遍野地把大片山林毀滅。
此外, 有市民認為近年來郊野公園內的蝴蝶、蜘蛛、蜥蜴、蟬、蛇等動物與昆蟲日漸少見,個別種類幾乎不見蹤影近似絕跡,故質疑是否當局滅蚊滅蟲用藥過度所致?這是生態失衡的象徵,有關方面表示這只是在不同季節感官認知上的差異,當局近年來捕捉到這類昆蟲與動物在數量上是呈上升之勢,表明這些物種是存在。如何解釋這種矛盾現象,當局確應實事求是做好這一方面宣傳工作,消除市民疑慮,這有利官民合力共同參與自然生態保護的工作。(編輯: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