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國營電視台已被警方控制。(美聯社圖片)
突尼斯國會遭軍隊包圍。(美聯社圖片)
2010年突尼斯水果小販布瓦吉吉的死,點燃了整個阿拉伯世界。 (維基百科圖片)
2019年,賽義德以72%的得票率當選總統,他曾誓言團結突尼斯全國人民。(資料圖片)
賽義德的支持者走上街頭慶祝總理被免職。(美聯社圖片)
正當突尼斯選手在日本東京奧運會上斬獲佳績的同時,他們的家鄉正在發生激烈的反政府示威。作為阿拉伯之春唯一成功開花結果的北非國家,突尼斯的民主不斷被外界檢視,而維持至今的民選體制也在這一波新冠肺炎疫情中受到考驗。
因為不滿政府處理新冠肺炎疫情不力,突尼斯在當地時間25日爆發大規模暴力示威,總統賽義德(Kais Saied)決定開除總理邁希希(Hichem Mechichi),並暫停議會運作,反對黨領袖批評,賽義德正在發動一場反革命與違憲的「政變」,突尼斯的民主危機已經爆發。
差不多11年前的2010年12月17日, 突尼斯中部城市西迪布濟德(Sidi Bouzid),26 歲的蔬果小販布瓦吉吉(),被警察以非法設攤為由沒收了他的推車及推車上的水果,憤怒的布瓦吉吉決定自焚抗議,雖然很快被送醫救治,但因傷勢過重,布瓦吉吉在2011 年1 月4 日過世。
但事情才正要開始,布瓦吉吉的死,引起全國範圍的注意,人民早已受不了經濟蕭條與獨裁貪腐,於是開始一個個走上街頭,在全國掀起大規模示威,要求掌權23 年的獨裁者班阿里下台。
布瓦吉吉的死如同燎原的星火,不僅點燃了突尼斯,也點燃了阿拉伯世界,從2011年初開始,班阿里被迫下台流亡,隨後埃及、利比亞、也門、敘利亞、阿爾及利亞、蘇丹、巴林等國,都受到這一波示威浪潮衝擊,造成至少六個國家政權被推翻,包括埃及的穆巴拉克、利比亞的卡達菲、也門的薩利赫、阿爾及利亞的布特弗利卡與蘇丹的巴希爾。美國雜誌《外交政策》將這股浪潮稱為「阿拉伯之春」。
阿拉伯之春的遺產
不過,除了突尼斯順利過渡到民選政府之外,其他被捲入「阿拉伯之春」的國家,均陷入一段時間的混亂,敘利亞、利比亞陷入長期戰亂,埃及民選總統穆爾西被推翻、也門被胡塞武裝把持。聯合國西亞經濟社會委員會於2016年發表報告,指「阿拉伯之春」自2011年起,為相關地區帶來高達6,14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在一連串負面影響之中,只剩下突尼斯的和平穩定能為「阿拉伯之春」十周年的歷史評價正名。
合法的「政變」?
不過,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將這最後一點貢獻抹去。突尼斯民眾25日發起大規模示威,抗議執政的總理邁希希及其所屬的伊斯蘭復興運動黨。總統賽義德宣布解散政府,撤換總理邁希希,並暫停國會運作。賽義德表示,將會在新總理的協助下共同執政,並將凍結國會30天。賽義德引用《憲法》宣稱,弱國會處於「迫在眉梢的危險,總統有權凍結國會。」反對黨領袖甘努奇痛批,賽義德的行為就是「政變」。雙方的支持者則在國會外互相叫罵對峙,情勢極度混亂。
過去一年多以來,突尼斯飽受疫情與經濟衰退雙重危機的打擊,至今已有18,000人染疫身亡,經濟危機帶來的財政緊縮導致政府在防疫與紓困上捉襟見肘。
事實上,總統、總理與國會三方已經僵持數月之久,外界認為,賽義德的行動已經獲得軍隊支持。當地時間26日,突尼斯警方衝進電視台大樓並驅散所有員工,國會大樓外則被軍隊包圍。
有民眾表示,「這些傻瓜正在慶祝新的獨裁者誕生。」
十年換了九個政府
63歲的賽義德本是一名退休的大學法學教授,此前從未涉足政壇,作為政壇局外人的他,提出不少反建制的政見,獲得年輕人支持。他在2019年10月以超過72%的得票率擊敗對手勝選。在就職演說中,他誓言團結突尼斯全國人民,保證所有法律的實施,同時將盡最大努力保護婦女權益,並嚴厲打擊各種形式的恐怖主義。
賽義德政府是突尼斯民主化以後第九個政府,失業問題與基礎建設的落後導致國家社會問題不斷,政治的不穩定也讓經濟缺乏穩定發的基礎,導致突尼斯在疫情面前格外脆弱。
不過,這不是突尼斯第一次面對挑戰。2013年,突尼斯商議新憲法遭遇瓶頸,兩名左派領袖遭遇殺手暗殺,整個國家陷入混亂不安,內戰的危機一觸即發。所幸最終透過全國對話四方組織,讓各政治領袖重拾協商成果,終於成功催生新憲法,創造更堅實的民主體制。全國對話四方組織也獲得2015 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躲過暗殺與內戰的突尼斯,現在要闖新冠肺炎這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