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勝(左)及高勝文(右)實地考察後,認為口岸附近只有一條行人天橋,未必能應付大量人流及突發情況所需。 (受訪者提供圖片)
青茂口岸建造工程已完成,驗收通過及展開移交程序後將正式啟用。(資料圖片)
近年青洲多個公屋落成及人口增加,預料較多居民及旅客會選擇青茂口岸,屆時區內人流及交通壓力增大,有意見憂慮通關後相關配套能否同步跟上。 (資料圖片)
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建造工程已完工,驗收通過及展開移交程序後將正式啟用。青茂口岸設置100條自助通道,開通後將24小時通關,設計日通關流量為20萬人次,當局預期青茂口岸可如期在下半年通關,但有不少意見指相信青茂口岸可緩解珠澳之間關閘口岸的通關壓力,但 其周邊配套仍有不少待改善地方,冀完善青茂口岸配套, 以發揮它的最大效用。 【 本報記者劉凱輝報道 】
為緩解關閘口岸的通關壓力,兩地政府透過《粵澳新通道合作框架協議》,選址位於青洲何賢紳士大馬路及鴨涌馬路交界, 即原南粵批發市場所在位置興建青茂口岸, 由澳門側聯檢大樓、珠海側聯檢大樓及連接通道,以及鴨涌河綜合整治三部分組成,建 造目的為緩解關閘口岸的通關壓力及對鴨涌河進行綜合整治,包括清淤、截污以及透過水閘的系統建造以改善鴨涌河水質達至不黑不臭。其建造工程目前已完工,有關方面現正進行工程的驗收,當驗收通過後,會展開移交程序。
居民激增憂配套能否跟上
澳門地區發展促進會會長陳德勝及理事長高勝文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由於近年青洲多個公屋項目落成,加上人口增加、口岸地點便利、實施24小時通關及採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等原因,預料將較多居民及旅客選擇青茂口岸出入,屆時區內人流及交通壓力定必增大,他們憂慮通關後相關配套能否同步跟上,經多次實地考察發現,口岸附近只有一條行人天橋,未必能應付大量人流及突發情況;行經青茂口岸周邊的巴士路線亦不多,且有一定路程距離。
青茂至關閘行人路狹窄
另一方面,由青茂口岸至關閘口岸途中,沒有任何遮風擋雨設施,行人路狹窄不平,也缺乏無障礙設施;人流量大增的情況下治安環境變得複雜。他們質疑在只有一條行人天橋、巴士線路不足、行人設施有待完善、治安環境變得複雜的情況下,以現時的 配套是否有能力應付。同時也轉達居民意見表示,對青茂口岸只供行人通行,而不設車輛通道表示難以理解,質疑是否設計出現問題,為此促政府在社會民生工程上應多加考慮並具前瞻性規劃。
通關前進行壓力測試
對於完善青茂口岸配套問題,他們提出多點建議,包括在青茂口岸附近增設其他行 人天橋,以應付人流增大所需;亦建議當局分析研究行經的巴士承載量,重整現行的巴士路線和站點,及增設巴士總站,以提供更 多巴士線路服務;同時希望能優化由青茂口岸通往關閘口岸的行人設施,增設無障礙設施,讓居民和旅客靈活選擇通關口岸;並提醒亦加強巡查力度,可於青茂口岸附近增設天眼,以保居民安全;至於在口岸正式啟用前,可參考民防演習模式,邀請各社團及居民參與通關壓力測試,並廣納民意;如政府在日後大型社會民生工程上,亦應做好前瞻性規劃,使之更貼地為民。
青茂口岸可緩解關閘口岸的通關壓力,但其周邊配套仍有不少待改善地方。(劉凱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