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的9月11日,兩架波音767客機先後撞上紐約世貿大樓。雪片般的紙張從碎裂的窗口向外飛灑,無處求生的男人從高樓一躍而下,街上無數行人驚恐地哭喊奔逃,滿身塵土的消防員奮勇地逆流而上,沒過多久,紐約市曾經最顯著的地標—世貿雙子塔轟然倒塌,遮天蔽日的煙塵瞬間籠罩曼克頓,這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畫面透過大氣電波,深深烙印在全世界每一個守在電視機前看新聞直播的人心底。
如今15年過去了,世貿遺址成為綠意盎然的紀念廣場,不遠處,新的世貿大廈已拔地而起,紐約仍然是一座欣欣向榮、快節奏、多元的繁華大都會。但正如法新社特稿所形容的,當年造成逾3,000無辜民眾喪生的「9.11」事件,15年後依然沒有真正完結。「9.11」之後,美國及其盟友以反恐之名,接連發動兩場大規模戰爭,不惜血本追殺恐怖首腦,15年內已為戰爭支出16,000億美元。西方各國為了防範恐怖襲擊,建立以國家安全情報機構為核心的監控網路。無所不在的監聽與窺視,已成為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即便如此,恐怖組織不但未被根除,反而如燒不盡的野草,愈加「茁壯」地成長;無論多少人被迫犧牲了他們最珍視的個人隱私及自由,依然無法阻止恐怖襲擊「遍地開花」。
和恐怖主義一樣危險的,是沮喪的民眾因國家機器反恐無功而滋生的排外情緒。右翼保守政黨為了選票,操弄民情,將恐怖主義簡單粗暴地歸咎於文明的衝突,利用媒體傳播對其他宗教、民族的歧見,甚至提出徹底禁止特殊族群移民入境的荒謬政策。政客絕口不提恐怖主義誕生的根源其實在於長期不公義的國際秩序和地區強權政治,極其不平等的資源分配及經濟發展模式。正因為癥結如此複雜難解,恐怖主義才成為困擾世界的頑疾。美國中東政策的失敗早已證明,無論是以暴制暴、報復性的軍事行動,還是強行輸出價值觀的「民主革命」式外交,都不可能消滅恐怖主義,也不可能為衝突地區帶來持久的和平。想要從廢墟中重建和平的希望,倚靠的不是宣傳某一方的「優越」價值觀,而是在彼此尊重文明差異的基礎上,持之以恆地進行溝通對話,管控、減少分歧,最終建立一個公平、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戰爭和恐怖主義同樣剝奪人最基本的生存權利,同樣會帶來一個殘破不堪的世界。也許,每一個曾經對戰爭與和平進行過思考的人,都應該親身拜訪一次紐約的世貿遺址紀念廣場,看看那個反思池邊、黑色大理石上鐫刻的遇難者姓名,好好問問自己: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才能為我們後代建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才能對得起這麼多無辜消逝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