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局長梁永權(左)和處長曾秀樺(右)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探討風雨季的氣象預報工作。(吳泳欣攝)
氣象局局長梁永權表示,理論上採用不到機率表形式提早預報暴雨。( 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吳泳欣】上月22日本澳出現暴雨,再引發市民鬧爆氣象局為何不再提早幾小時預測和發布暴雨警告信號。氣象局局長梁永權昨(14)日表示,從氣象學上而言,暴雨水平面積不大,一個對流雲影響僅約百多平方公里面積,對流雲由生成到消亡只是二至三小時,因此理論上採用不到機率表形式提早預報暴雨。他又表示,現時本澳已引入了由香港使用的暴雨預測系統,但香港方面評估系統預測的準確率仍不足30%。
梁永權昨日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時為暴雨預報問題解畫。就有市民質疑本澳為何不向外購入更先進的預報設備,梁永權指,過去20年氣象技術的確提升不少,但主要用於監測方面,例如是衛星雲圖解像度愈來愈高。但反觀在預報系統開發上仍有非常之大的提升空間,不是硬件能否運算的問題,而是系統要如何編寫,這是全球面對的問題。
他指出,例如香港早於1990年代已開發了相關系統,系統獲世界組織認同,本澳亦已引入和採用;但20年已過去,香港最新一份對系統的評估顯示,準確率仍只有20%至30%,其餘都是虛報或誤報。
至於有市民覺得香港或者珠海在暴雨預報方面更快更準確,梁永權指港珠澳三地氣象部門交流相當頻密,彼此亦會分享數據;他又對於市民是通過印象抑或是有長期觀察而得出上述結論表示疑問。
氣象迷「挑機」當局做得差
在節目直播期間有「氣象迷」聽眾致電與局長「過招」,但該名氣象迷對於局方指暴雨難預測的講法表示只有40%認同,提到6月22日早上觀察雷達圖,於珠江口西面有明顯的對流雲團接近澳門,但氣象局於當日早上7時50分才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不過氣象迷指當局又試過有一日在暴雨未出現之前已發布紅雨信號,質疑氣象局其實有能力判斷可以較早發布黃雨及紅雨信號。
該名氣象迷又質疑當局太依靠儀器,無預報員作主觀判斷和分析,質問「咁請你哋返嚟有咩做?」他又提到,已有研究指近年珠江口出現極端天氣,是受到城市發展引起熱島效應所影響。他認為當局通過儀器觀察熱能、水溫等因素,可預測暴雨的形成,但當局「拎住一手好牌」卻打得這麼差。
梁永權稱回應,每一次的氣象分析都是獨立個案,有時數據較充足有時並不,難以一概而論。
梁永權又認同氣象預報員和領導需要作出主觀和專業的判斷,如果儀器做不到就一定要靠人,但在一些極端天氣情況下,使用儀器評估會更客觀;至於警告信號的發出無論如何都要有科學依據。他強調氣象局不是靠機器靠系統,只是用儀器會更有把握,不會被人質疑某同事在預報方面較進取、某同事較保守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