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渠、清洗道路,一般都是「散位」基層公務員工作。(受訪者提供圖片)
渠務工作時常要面對各種惡臭,甚至有害物質,外號大粒墨的明哥(左),2019年因癌症離世。(受訪者提供圖片)
基層公職人員協會創會會長林偉駒促請政府讓「散位」公務員編入公務員公積金制度,公平處理退休後的福利保障。 (劉凱輝攝)
一班默默無聞卻一直付出的前線「散位」基層公務員,從事渠務、道路、園藝等日曬雨淋厭惡性工作,在職及退休福利得不到足夠保障。 (受訪者提供圖片)
在市民眼中,公務員是「鐵飯碗」工作,不單薪高糧準,更是福利好假期多,因此每年都吸引不少人報考公務員。然而,並非所有公務員都是「鐵飯碗」荀工,仍有一班默默無名、卻一直為市民和社會付出的前線「散位」基層公務員,這些人員從事渠務、道路、園藝等日曬雨淋的厭惡性工作,他們不單薪金只有110薪俸點,以現時每一薪俸點91元計算,月薪僅10,000元,在職及退休福利亦得不到足夠保障。有關注團體表示,基層公務員本身薪酬已偏低,每月公積金供款金額亦有限,希望政府能讓「散位」公務員、編入公務員公積金制度,期望公平處理退休後的福利保障,合情合理優化公積金制度,退休後亦應有房屋津貼。
澳門基層公職人員協會創會會長林偉駒向本報表示,相比編制內的「實位」公務員,編制外俗稱「散位」公務員多年來待遇一直存在不公平。他稱,要追溯的話起源於回歸前葡治時期分別設立的「實位」、「散位」編制,本以為回歸後澳人治澳會有所改變,惟現時兩者之間的福利保障等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工作屬厭惡 卻與市民息息相關
林偉駒稱,現時仍約有3,000多名「散位」公務員,當中多為前線基層工作,如園林、渠務、以前的掃街、油漆(交通事務局油斑馬線)、鋪瀝青、道路維修等,這些與市民息息相關工作,卻又可說是厭惡性行業;而這些基層公務員新入職只有110點,以91元一點計算只有月薪只有約10,000元,連普通文員也比不上;晉升方面,最快兩年跳一級升10點,最上限也只是跳到300多點 ,但當中要經過20至30年的奮鬥。他形容一個基層公務員即使努力20、30年,但薪金上可能連一個賭場經理或銀行主任都不如。
經常受水浸困擾的澳門,渠管暢通是不可忽視的工作;但由於渠務工作時常要面對各種惡臭,甚至有害物質,成為市民眼中的厭惡性行業。林偉駒表示,一位他認識多年的基層公務員權哥,從事渠務工作20多年後,至50多歲時患上肝癌,工友形容權哥身體壯健,說話大聲,且不煙不酒,但幾年前因急性肝癌,於2016年離世;當時權哥太太因沒有工作,女兒又正在讀大學,失去家庭支柱下,太太無奈之下打工供女兒完成學業。
因公殉職亦無撫恤
林偉駒指出,這些因厭惡性工種患癌的遠不止幾宗,當中不少基層公務員已不在人世;不單面對渠管裡的細菌,又比如協助交通事務局鋪瀝青、油漆斑馬線等的前線公務員,日積月累的吸入化學物品,試過在2016年左右,最嚴重一個月連續四名「散位」前線公務員因癌症離世。
林偉駒稱,佩服這些為市民日曬雨淋帶來生活方便的基層「散位」公務員;但有感他們不單退休後無保障,即使是因公殉職都無撫恤。相反,「實位」在職公務員死後配偶可「食」一半糧(每月領取其生前的一半薪金),而因公殉職的更可領取七成。反之,「散位」公務員毫無保障。
冀增「散位」公務員福利待遇
林偉駒直言公務人員的職位和薪俸雖有高低之分,但福利待遇不應有高低之別,質疑為何「散位」公積金制度(即退休及撫卹制度)公務人員退休後不能繼續享有房屋津貼和年資獎金,而相比於編制內「實位」同事,「散位」公積金制度公務人員同樣都要遵守公務員義務和守則,但所享受的福利待遇卻不同,質疑能否體現到公平原則。他稱「不患寡而患不均」,正由於各公共部門之間存在很多不公平因素,而造成公務員之間很多矛盾,影響士氣及降低效率。
為此,他向特區政府提出訴求和建議,由於基層公務員本身薪酬已偏低,每月供款公積金的金額亦有限,加上公積金始終涉及投資風險,不能有百分百的退休保障,希望特區政府能讓公積金制度的公務人員退休後,仍然享有第2/2011法律內的房屋津貼和年資獎金等福利及待遇,即將以往「散位」公務員編入公務員公積金制度,期望公平處理退休後的福利保障,合情合理優化公積金制度公務員退休後亦應有房屋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