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排降噪好處多

如何鼓勵「電」單車?
17/06/2021
25668
收藏
分享
如何鼓勵「電」單車?
如何鼓勵「電」單車?

環保及氣候變化議題是現時國際社會國家之間角力,多個西方發達國家紛紛提出要達到碳中和的時間表,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亦都致力於節能減排,向世界承諾力爭在2030 年前實現「碳達峰」、爭取在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

除了在發電和工業生產中運用更多清潔能源外,交通工具的潔淨化也是減少碳排放的重要一環。

以本澳而言,作為人口稠密的都市,將公共及私人交通工具潔淨化(包括純電或油電混合),不僅可以減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市民健康水平,也可以降低噪音的影響。政府雖然透過稅務優惠鼓勵市民選擇更環保型車輛,但由於種種原因,電動車的普及率仍然較低。根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澳註冊機動車共24萬4,327 輛,但電動汽車和電動電單車分別僅有輛及216 輛,比例可以算是微不足道。

借鑒同樣電單車密集的台灣地區,其2020年的電單車保有量當中約有3%為電動車型,而且已經形成了成熟的電動車產業鏈,這與當地政府長期以來的補貼購車政策有關。當地對60多款電動電單車提供每輛7,000 至10,000 元新台幣的補助金,因此吸引不少購買新車或汰換舊車的民眾選擇電動車,民眾最在乎的還是實實在在的經濟因素。

根據交通事務局網頁顯示,現時本澳獲商標及型號認可核准的電動電單車共有12款,但在銷售渠道和市面上仍屬小眾。從實際考慮,電動車要擺脫「有錢人玩具」的形象,需要業界引入更多、更經濟實惠的車型,以及解決充電難題。早前交通事務局批准三個公共停車場裝設換電櫃,讓駕駛者可以在數分鐘內為電單車更換已充滿的電池,大大提升其實用便利性。

本澳總體的交通政策是發展公共交通、控制車輛增長速度,然而在現實層面,電單車仍然是眾多市民每日代步的必需品,其帶來的噪聲和污染不容小視。當局可以從政策、法規、補貼等層面著手,為環保交通工具發展創設空間。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