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家倫指出,目前除當局派員開展巡查工作,未見有其他更有效手段步監察市場物價。 (資料圖片)
「電子消費優惠」市民大眾一直關注商家會否藉機哄抬物價。 (《力報》攝影組攝)
施家倫表示最近與不少市民和長者接觸,許多市民對於「消費優惠」計劃可能引發的商家加價表示憂慮。 (受訪者提供圖片)
政府新一輪「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計劃推出「電子消費優惠」,以「政府補貼、消費立減、全民受惠」原則,持有本澳永久性及非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所有年齡層居民,每人獲發5,000元啟動金及3,000元立減額,「電子消費優惠」在6月1日正式啟用,市民大眾及立法議員一直關注商家會否藉機哄抬物價,立法會議員施家倫建議設立機制,監察「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出現的物價波動情況。
民生必需品悄然漲價
「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實行至今已兩星期,立法議員施家倫表示,近期在與不少市民和長者接觸過程中,了解到許多市民對於「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可能引發的商家加價行為表示憂慮,有市民表示,計劃一推出,許多商店特別是一些涉及民生必需品已悄然漲價,認為「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帶來的效益被不合理的物價漲幅大打折扣。
應主動監查不合理加價
施家倫表示,回歸以來,本澳一直奉行自由市場的經濟規則,首屆政府更將維護自由市場經濟制度作為施政主線,自由市場意味著市民要自行貨比三家,要做一個精明的消費者。然而,市民辛苦工作一天後再去逐家商店對比價格,這對於雙職家庭佔相當高比例的本澳社會來說是不現實的,加上消費者委員會的「澳門物價情報站」提供的資訊十分有限,也不盡然有市民所想購置物品的對比價格。施家倫認為,當局主動對市場是否存在不合理加價行為的有效監查等,顯得至關重要。
監察市場價格手段單一
施家倫指出,鄰近地區政府監察不合理加價行為,除了經濟、法律、以及行政手段,更會通過快速便捷的資訊發布,引導社會心理預期或新聞報道等社會監督,規範市場價格行為來保證價格機制發揮有效作用,本澳目前除了當局派員開展巡查工作,未見有其他更有效的手段進一步監察市場合理加價及穩定價格。
冀設多元投訴機制
施家倫補充, 在去年3 月, 有關當局開通爆料熱線,透過人性化和互動式的服務來回應市民訴求,然而有關熱線運作僅八個月時間,至同年11 月20 日結束,目前,市民僅能透過消費者委員會的「消保易」進行有關投訴,消費者的投訴管道較為單一,且無法第一時間得到回應。他促請當局評估兩種投訴方法的效能,並詢問當局是否會考慮重新開通whatsapp 投訴熱線,或其他更快捷有效的方式,以回應市民希望設有多元投訴機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