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亂放生威脅生態環境

環保團體倡加強宣傳教育
09/06/2021
11532
收藏
分享
環保團體倡加強宣傳教育
環保團體倡加強宣傳教育
環保團體倡加強宣傳教育

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認為,本澳對放生的教育宣傳並不足夠。 (資料圖片)

市政署人員近期在多個濕地及山澗發現美洲牛蛙。(市政署圖片)

市政署近日又發現本澳有胡亂放生行為,近期在多個濕地及山澗發現美洲牛蛙,為避免對本地生態造成嚴重影響及損害,已加緊捕捉及清理。

有環保人士認為,本澳對於放生的教育宣傳及警惕不足,建議加強宣傳教育及加強執法,盡量避免市民好心做壞事,破壞本澳生態環境。

【本報記者梁佩茵報道】

本澳不時有市民進行胡亂放生。市政署今年4月在內港碼頭一帶巡查時,發現有市民未經許可進行放生活動,將大量養殖的活淡水魚投入海中,基於保護動物和遏止胡亂放生行為,市政署依法對有關人士進行檢控和普法宣導。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放生是生物入侵的其中一個主要元兇,過去他們也發現不少並不適合在澳門生態生存的生物被放生,包括娃娃魚等。反映本澳部分市民對放生的認知教育薄弱,以為是對動物的一種愛護。

胡亂放生對動物造成更大傷害

陳俊明又提到,澳門的生態環境很多時會被市民的善意行為打擾。例如上述提到的娃娃魚,澳門的水域根本不適合牠們,即使放生最終只會死路一條。至於牛蛙,在內地是用作食用多,部分人可能飼養時因為牠體積漸大而棄養。由於牛蛙繁殖量高,捕食量強,甚至是同類,「只要係郁嘅嘢都照咬!連老鼠都吞到!」在生態上形成一個很強大的競爭者,本澳的淡水生物等較脆弱均有機會受到破壞或殲滅。環保團體也經常呼籲,野生的動物盡量不要飼養,在寵物店購買到的動物則不要放生。陳俊明指,本澳入口的動物有一定管制,瀕臨絕種的動物、具攻擊性及野生捕捉的動物都不能入口。惟現時放生活動很多時都「無王管」,即使有法例規管亦未必有執法,建議加強教育宣傳,避免因「善心」行為而危害自然環境。

最高可被科處十萬元

市政署近期巡查山林郊野之際,在本澳多個濕地及山澗發現被列為全球百大外來入侵物種的美洲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us)蹤跡,被捕獲後經進一步檢視,發現不少個體的健康情況十分不理想,例如嘴部損爛、失明等,儘管這些美洲牛蛙可能最終因未能適應環境而死亡,但死亡後的個體仍對自然環境造成污染,危及澳門原生態系統。市政署人員已加緊捕捉及清理,避免對本地生態造成嚴重影響及破壞。

根據《動物保護法》第五條列明,放生活動前至少15日須向政府提出申請,且必須適合其生長且不會破壞生態平衡的自然環境,未經許可放生脊椎動物屬違法行為,可被科處20,000元至十萬澳門元罰款。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