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近年逐步完善和優化長者服務, 正計劃分別於路環九澳、石排灣、氹仔東北大馬路、下環及筷子基增設長者院舍和綜合服務中心,以及在黑沙環新填海區P地段興建1,800個長者公寓單位,以滿足長者需求。聚賢同心協會青年議政小組成員胡杏珊認為,在硬件優化的同時,亦要關注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胡杏珊稱,隨著社會發展與觀念的轉變,長者晚年生活主要的場所是家庭。根據調查顯示,居住模式對長者幸福感的影響非常大。多代同堂模式能有效緩解老年人的抑鬱傾向,改善老人的生活滿意度。而與子女合住能夠顯著改善喪偶、離異和未婚老人的幸福感,換言之,獨居老人的幸福感缺失尤其值得關注。另一方面,改善物質保障、提升醫療服務更是有效增進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一環。
社會一直關注長者公寓申請門檻會否過高,手續是否繁複,如何處理供不應求的問題,更有市民擔心開放式單位會否為長者和照顧者生活帶來不便,建議長者公寓應考慮不同的長者的需要, 設多種戶型,讓照顧者與長者一同入住,以便照顧起居。與此同時,應要針對人口老化情況,做好相關規劃,每年適量增加長者公寓單位。
胡杏珊表示,希望當局謹慎考慮, 平衡單位數量與社區服務,制定相關細則性的方案,盡快試行和優化管理模式,落實公布租金定位,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共同探討長者公寓規劃,將澳門打造成安居養老的好城市。另一方面冀當局在第二階段的人口普查資料收集工作中,針對舊區唐樓的老年人作有需要的調查,為未來建設長者設施提供更準確的依據。
胡杏珊表示,長者公寓申請門檻, 一直備受社會關注。 ( 資料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