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總會十大勞動權益

「經濟援助」議題備受關注
27/05/2021
7004
收藏
分享
「經濟援助」議題備受關注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於今年4月繼續舉辦「十大勞動權益新聞選舉」,目的是希望居民從三十五則有關工聯、工聯議員和工會在維權工作、社協討論等受社會關注的勞動新聞中,選出十則居民最關注的議題,因應疫情持續,今年也加入經濟援助的新聞,我們期望能藉活動了解居民的訴求和期望,同時亦希望藉此引起社會各界對目前勞動權益狀況的關注。

今年,活動共收集1,680 份表格,篩選重複後,有效投票表格共有份。經資料整合,由「工聯提五大施政建議獲正面回應 特首:多項措施穩民生促經濟」位居榜首,得票率達61%,其次為「梁孫旭倡續推新一輪經援措施」和「李靜儀促監管輕軌公司提升效益和服務質素,落實培養本地人」,分別佔59% 和52%。居民最關注的議題是「經濟援助」,佔四個席位,其次為「就業權益」議題,佔三個席位,「勞動基準」議題則佔兩席,「職業培訓」議題佔一席。

今年最受關注的「經濟援助」議題,主要包括「工聯提五大施政建議獲正面回應 特首:多項措施穩民生促經濟」、「梁孫旭倡續推新一輪經援措施」、「工聯總會向經財司提六建議助受疫情影響行業渡過難關」及「工聯總會訪行政長官提十六項施政期望建議」;而「就業權益」議題,則分別為「疫情影響調查發布六成僱員疫下憂工作」、「部分博企下半年續推無薪假 博協促保障本地人就業」及「工聯辦招聘博覽會求職者眾多 續推動帶津培訓提升職業技能」;「勞動基準」議題,則包括「全面最低工資十一月實施」和「立會細則通過勞動法修訂案」;「職業培訓」議題,則為「李靜儀促監管輕軌公司提升效益和服務質素,落實培養本地人」。

去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澳門社會經濟帶來巨大挑戰。

在中央政府的有力支持下,特區政府與社會各界同心抗疫,推出多項防疫措施,在「疫」戰中取得階段性勝利。然而,澳門作為外向微細型經濟體,極易受外部經濟環境影響,在疫情持續肆虐全球的情況下,澳門經濟發展遭受嚴重衝擊,不少居民陷入失業、無薪假、收入減少等困境,面臨入不敷支。從今次活動結果發現,居民對「經濟援助」、「就業權益」議題尤為關注,反映在疫情下,居民對經濟前景的信心不足,特區政府須主動作為,積極運用各項措施,以落實「穩經濟、保就業」的目標,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深化與灣區內城市合作,加快經濟復蘇步伐

目前,澳門經濟雖已穩步復蘇,然而復蘇速度未如預期。期望特區政府積極爭取中央政策支持,出台放寬旅客來澳門限制措施,如支持與灣區內各城市旅遊氣泡,同時,持續深化與灣區內城市合作,開發更多元和豐富的旅遊產品,增強內地旅客來澳意願,加速經濟復蘇,帶動更多就業崗位。

二、落實本地居民就業優先,提振居民就業信心

根據統計暨普查局2021年第一季就業調查數據,失業率較去年第四季有所上升,已回升至4%,顯示就業市場仍面對較大壓力。在本地居民就業仍有壓力下,特區政府有責任落實本地居民就業優先政策,必須透過調整外僱額度,保障本地居就業權益。為此,期望特區政府著手完善外僱退場機制,騰出職位空缺,讓符合相關職位要求和有意願的本地居民進入就業崗位,提振居民就業信心。

三、完善職業培訓制度,助本地居民提素質

新冠疫情影響下,推進澳門經濟結構轉型的進度。然而,澳門培訓體系仍有較大不足,使本澳人力資源結構,難以適應經濟發展,相關制度亟待完善。當前,澳門有關職業培訓的法律法規大多制定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明顯未能滿足勞動市場的需求。期望特區政府加快完善有關法律制度,為職業培訓發展創造有利條件,藉此提高僱員培訓意願,促使其主動提升自身職業素養和技能,以配合經濟社會的變化,促進向上流動。

四、完善勞動法律制度,加強勞動權益保障

疫情襲來不僅突顯經濟結構問題,也突顯勞動權益保障的不足。疫情持續至今已逾一年,部分僱員放無薪假也已超過半年。不少僱員因而收入大幅減少,生活壓力大增。過去,第43/95/M號法令《訂定在中止僱主及勞工間之勞動關係以及減少工作時數時應遵守之規則》(「停工補償制度」)規定僱主應保障僱員每月工作日數不少於十六天,否則須作出相應補償,然而,隨著《僱員的最低工資》法律出台,該法令已被廢止,相關僱員失去原有保障,已影響勞動權益發展,不利於和諧勞動關係的建設。為此,冀特區政府能更加主動積極健全勞動法律制度,加強對無薪假的監管,補足勞動法律的不足之處。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