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App並非的士業界靈丹妙藥
06/09/2016
20086
收藏
分享
手機App並非的士業界靈丹妙藥
手機App並非的士業界靈丹妙藥

手機App叫車服務Uber風波可能在短期內有定奪(據報9月9日退場),市民大憂出行無路數之際,近日有本地叫車程式TaxiGo在網上大力宣傳,聲稱第一階段已投入服務;獲批經營100部特別的士的澳門電召的士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昨日亦公布,首50部最快明年上半年投入服務,除了收取每程五元的電召費外,亦會加入手機App及網頁形式召喚。一時間,市民遊客出行又突然多了選擇,共通點都是「與時並進」—手機App叫車。

TaxiGo使用方法大致與Uber相約,乘客可根據乘車體驗向司機評分。據悉,TaxiGo在網上向的士司機招手,提出歡迎在過去兩年內沒有刑事違規罰單的司機加盟,但交通局仍提醒該網約車經營模式必須要遵守《道路交通法》及《的士規章》規定,按政府價目的規定收取車資,若濫收車資即屬違法;至於澳門電召的士獲批經營100部特別的士,「落重本」採用七人豪華保姆車,車內更設免費WIFI,除電召外,未來更可以手機App、網站約車,車資可以現款、澳門通或信用卡支付,期望增加市民舒適度。

的士業界齊齊加入「網約車」的新構思,明顯是針對Uber這類專車服務。乘客選擇叫私家車而不叫的士,原因主要是乘車體驗不好,所以Uber的乘客都可以對司機評分,若司機的平均分數低於某個水平,便會受到「停機」的懲罰,嚴重者甚至會被剔除司機行列。而將這個機制照辦煮碗用在的士司機身上,又能否提升司機質素,改善乘車體驗?

本地乘客普遍不喜歡的士的原因多不勝數,在此不贅。而最根本的,就是「乘客與司機的地位不對等」。的士司機是「司機大佬」,肯接載你是皇恩浩盪,乘客「唔該前、唔該後」,將自己地位放在司機之下。的士司機脾氣差、開車快、揀客、濫收車資,只因開的士賺錢不多,工時又長,所以想跑多幾轉。賺錢不多的原因,是由於過時的發牌制度,令大多數的士牌照落入少數人的手中。一個永久的士牌曾經可以炒高至過千萬,車租有加冇減,不少的士司機也是一直都處於被持牌人剝削的位置,當然,這不是缺德違法的藉口,卻是事實。

本澳市民對更多元化及更優質交通服務的渴求相當清晰,相信良性的行業競爭將令乘客及司機受惠,但「的士App」的出現不會解決到的士司機被剝削的狀況。沒操守的司機不會為了多幾張單而從良,因為接單App公司將來可能不止一家,萬一因為服務差被乘客劣評,大不了便回復跑街等客的個人運作模式,回復為「搵多啲」而揀客、濫收車資的服務模式(受薪「特的」司機例外)。要讓大眾願意選擇受規範的出行服務,令的士司機有合理的搵食條件、有效監管的士亂像的法規與執法模式,再配合方便的call車App,的士服務才能達到真正便民。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