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未來我國人口增速將持續放緩。(國新辦圖片)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日就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召開新聞發布會,普查結果顯示,中國人口十年來繼續保持增長,勞動力人口仍然充沛,人口素質不斷提升。中國內地31個省(區、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4億1,178萬人,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增長5.38%;年均增長0.53%,較上一個十年略降。其中,我國16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8.8億人。有學者表示,中國已步入人口品質紅利時代,中國的人口資源未來將繼續助推中國經濟增長。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國人口共14億1,178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相比,增加7,206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資料表明,我國人口十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
人口素質提升 性別結構改善
其中,性別結構得到改善。總人口性別比為105.1,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的105.2相比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從出生人口看,出生人口性別比2020年為111.3,較2010年降低了6.8,漸趨向正常水準。
與2010年比,中國每十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為15,467人,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為2.67%。
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楊成鋼認為,人口素質的提升,讓人口紅利轉變為人口品質紅利,「人口素質是經濟增長的潛力所在,中國已步入人口品質紅利時代。」
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另外,中國人口平均年齡38.8歲,與美國最新普查結果38歲相當;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8.8億人,總體依然「年富力強」。
在年齡結構上,與2010年相比,零至14歲、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別上升1.35、5.44個百分點,15至59歲人口的比重下降6.79個百分點。其中,2014至2017年出生人口中「二孩」的佔比明顯上升,2017年達到約50%,此後雖有所下降但仍高於40%。
這表明中國生育政策調整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人口老齡化程度也在加深,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將持續承壓。
寧吉喆表示,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今後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其中挑戰與機遇並存」他說。
人口增速將持續放緩
寧吉喆表示,十年間,我國人口的主要變化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和人口發展的歷史進程,反映了推動高品質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歷程,也符合人口自身發展趨勢和人口與經濟社會相互作用的客觀規律。同時,普查資料也反映出我國人口發展中面臨著一些結構性矛盾,如勞動年齡人口和育齡婦女規模下降,老齡化程度加深,總和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數量走低等。
「雖然人口總量增速放緩,但仍保持平穩增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今後中國人口增速將繼續放緩,人口達到峰值時間還有不確定性。
老齡化已成為基本國情
他強調,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將長期存在,人口與資源環境仍將處於緊平衡狀態。同時,勞動力資源依然豐富,人口紅利繼續存在,人口素質不斷提高,人才紅利新的優勢將逐步顯現。少兒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雙雙上升,凸顯了「一老一小」問題的重要性,需要優化生育政策,完善養育等人口服務體系。
他指出,老齡化已成為今後一段時期的基本國情。老年人口的增加也會帶來智慧、傳承、發揮和需求拓展擴大。而人口加快集聚,既反映了城鎮化和經濟集聚的趨勢性變化,也對提高城鎮化品質、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國每十年開展一次人口普查。第七次人口普查以202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開展。通過電子化採集、即時直報等手段,漏登率為0.05%,低於國際上一般認可的3%的標準,表明結果真實可靠。
本澳總人口68萬2,500人 5.5萬人居內地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3月底,本澳總人口為 68萬2,500人,按季減少600人;女性人口(36萬3,400人)佔53.2%。
今年第一季新生嬰兒共1,173名,按季減少172名;新生男嬰有650名,嬰兒性別比為124.3,即每100名新生女嬰對124.3名男嬰。同季死亡人數為586人,按季增加20人;首三位根本死因分別是腫瘤(222人)、循環系統疾病(163人)及呼吸系統疾病(99人)。此外,第一季從中國內地持單程證的新來澳人士(675人)及准許居留人士(124人),按季分別減少245人及19人;期末外地僱員(17萬3,113人)亦減少4,548人。同季結婚登記有973宗,按季增加84宗。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居住在中國內地31個省份並接受普查登記的澳門居民有55,73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