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衆在海南文昌淇水灣海邊,觀看火箭點火升空。(新華社圖片)
據 Google 地圖定位,長征五號 B 遙二運載火箭末級殘 骸墜落於印度洋馬爾代夫附近海域。(google map 截圖)
中國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重達 21 噸殘骸即將墜回地球,備受關注。歐美多個太空監測中心預測,火箭殘骸於本澳時間昨(9)日 上午進入大氣層。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公布消息指,長征五號 B 遙二運載火箭末級殘骸已於昨日 上午 10 時 24 分再入大氣層,隨後掉入東經 72.47 度、北緯 2.65 度的印度洋海域,絕大部分器件已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昨日發布,昨日上午 7 時 24 分,長征五號 B 遙二運載火箭末級殘骸 軌道為近地點高度約 130 公里,遠地點高度約 160 公里,傾角 41.5°,預計再入時間為上午 10 時 12 分(誤差約前後 15 分鐘),再入區域中心點位於東 經28.38°,北緯34.43°。經後續監測分析,長 征五號 B 遙二運載火箭末級殘骸於同日上午 10 時 24分再入大氣層,落區位於東經72.47°,北緯 2.65°周邊海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根據 Google 地圖定位,殘骸落區位於印度洋馬爾代夫附近海域。
美國太空司令部第18太空控制中隊、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隨後均證實,長征五號 B 遙二運載火箭殘骸已經墜落在印度洋。
西方媒體曾炒作「 火箭殘骸失控 」
長約53.7米、起飛重量達849噸的長征五號 B 遙二運載火箭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火箭,4 月 29 日才在海南文昌發射升空,將「 天和 」核心艙送入地球軌道,目標在於打造中國第一座空間站「 天宮 」。據新華社早前報道,長征五號 B 遙二運載火箭完成發射任務後,火箭的末級殘骸墜入大氣層。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此前表示,火箭末級殘骸再入大氣層燒蝕銷毀,對航空活動及地面造成危害的概率極低,是國際的通行做法。
而英國《 衛報 》、美國「 太空新聞 」等西方媒體日前報道稱,長征五號 B 遙二火箭其重達21噸的核心火箭段被發現「 失控墜落 」,「 部分碎片可能會在數天內墜落地球,對地面造成威脅 」。對此,《 環球時報 》發文批評西方媒體集體炒作「 中國火箭殘骸失控威脅 」,並指西方媒體去年就表達過一模一樣的「 擔憂 」,相關報道可謂「 陳詞濫調 」。
多國專家:火箭殘骸墜落安全風險低
事實上,多國專家均認為,火箭殘骸墜落帶來的安全風險很低。法國國家航天研究中心研究員、 國際航天學會太空垃圾委員會主席克里斯托弗.博納爾日前接受法國媒體《 巴黎人報 》採訪時表示,一般來說,太空垃圾首先燒毀,然後通常落入海洋裡。地球表面只有約 3% 是人口稠密的地區,即使長征五號 B 遙二運載火箭末級殘骸非常大,如果它在進入大氣層時充分燒毀,危險就會減少。
巴西最著名的網絡科普頻道施瓦薩的創始人施瓦薩認為,火箭殘骸脫落返回地球並落到地表是各國非常普遍的做法,指長征五號 B 遙二運載火箭末級殘骸在墜落過程中首先會在通過大氣層時劇烈摩擦、燃燒並分解,真正掉落到地表的部分已經很少,通常也是掉落在無人居住的地方。
德新社 6 日發表文章援引多位專家觀點認為, 一般情况下,大多數物體在重返大氣層時會完全燒毀。由於地球表面很大一部分被水覆蓋,而且很大 一部分無人居住,所以對個人來說,殘骸墜落的危險性明顯低於駕駛汽車等日常風險。
英國廣播公司(BBC)7日報道稱,任何人被一塊太空垃圾擊中的概率非常小,不僅僅因為地球表面很大一部分被海洋覆蓋,而即便是陸地,其中很大的區域都是無人居住。連《 衛報 》網站 6 日也曾援引歐洲航天局太空碎片辦公室的負責人霍爾格.克拉格的話說,這次火箭殘骸墜落地球涉及的質量比較大,但也不會讓每年的相關風險狀况改變太大。
4月29日,搭載「天和」核心艙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新華社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