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生表示電子支付免卻「散紙」找續。(陳宇東攝)
羅先生表示,兩者都要兼備,電子支付程式在使用上的確很方便,因此也有學習使用。(陳宇東攝)
劉本立指,本澳長者用電子支付普及率不及鄰近地區。(資料圖片)
隨着本地移動支付的不斷普及,本地移動支付工具使用率持續增加。據澳門金融管理局公布2020年第四季本地移動支付交易數據顯示,交易筆數為2,464萬筆,按年躍升191%;交易金額達23.3億澳門元(下同),按年更激增259%。截至2020年底,本地受理移動支付的機具及二維碼數量達70,000個,按年增加89%。當局指,2020年第四季本地移動支付交易金額創單季歷史新高。
由此可見,電子移動支付已是本澳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交易筆數及交易金額未來將持續攀升。本報記者亦於近日以街訪方式,訪問過一眾本澳市民現時對於使用移動支付與現金的習慣,結果顯示,日常生活中,較年輕一輩的居民基本上已習慣使用移動電子支付,出街已幾乎不帶現金;然而較年長的一輩的第一選擇則仍是現金,移動支付似乎對他們來說操作還是太複雜。
電子支付免卻「散紙」找續
較為年輕的市民陳先生表示,現時出街主要是使用電子支付為主,因為在使用過程上較為方便,亦免卻了「散紙」的找續,且電子支付在操作上也較快捷,一「掃Code」即可,不用接觸到現金亦較衞生。市民黃先生亦表示,現時已基本不用帶現金出街,一部手機已可應付所有支付需要,認為現時澳門在電子支付的普及程度還是較高。
長者稱電子支付使用繁複
而長者居民鄺先生則表示,一直都沒有用「嗰啲嘢」,認為操作上複雜,即使有仔女教用亦很快便會忘記如何使用,因此電話中一直都沒有安裝相關支付程式,還是維持使用現金。羅先生則表示,兩者都要兼備,電子支付程式在使用上的確很方便,因此也有學習使用,但銀包中也不能沒有現金,始終有時到街市買餸還是使用現金居多,認為實際生活上還是不能脫離現金。
有團體早前就本澳電子支付發展發表意見書,認為本澳電子支付推行過急,配套尚未完善;亦憂慮獨居民長者或不擅使用,部分長者會逐漸被邊緣化。加上本地電子支付服務系統曾出現服務異常,影響商戶及居民使用信心。
本澳長者用電子支付普及率不及鄰近地區
因此就本澳未來的電子支付發展,如何與現金之間取得平衡,以及在居民使用習慣和服務技術發展步伐等方面如何作出適配。澳門經濟學會會長劉本立表示,近年來本澳的電子支付發展的確較快,這與特區政府的積極推動,去年推出的兩輪消費卡,以及即將在6月推出消費優惠計劃等系列措施分不開。他亦指,本澳的電子支付發展起步較遲,但近年來在政府大力推動下,本澳已發展到較先進水平;亦留意到本澳長者在使用電子支付的普及率上,是不及鄰近地區長者,或許這與鄰近地區的長者較願意接受新事物有關。
過渡需時 社會應給予耐性
至於如何能為本地長者跨過使用電子支付上的障礙,劉本立建議,各電子支付服務機構、民間社團、以及家人都需要多花時間及耐性教導長者;就如十多年前由傳統電話轉用智能電話般,都需要一個過渡適應期,到現時大部分的長者均已能熟悉操作智能電話,且能活用各社交軟件作為溝通工具。他又指,本澳在發展電子支付初期,各平台較為分散,的確在使用上較為繁複,而近年經過金管局等多方的努力,當局推出「聚易付」等相關整合措施,已令操作上變得更為簡易便捷,亦令使用者更有保障。
劉本立指,電子支付的發展必定是未來的大勢所趨,目前已有不少居民已不用帶銀包上街,一部電話已能應付所有消費支付需求。相信未來電子支付的使用對象必不僅只是年輕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必然有愈來愈多長者加入使用行列,劉本立對此是感到樂觀。
本澳目前宜多種方式並行
至於電子支付與現金兩者如何取得平衡。劉本立分析,在推動新事物發展必然會存在過渡期,特區政府在推行時亦有顧及各層面人士;目前本澳的商戶基本上都既接受電子支付,亦保留了現金交易,讓不懂得電子支付的人士也可進行消費。他指出,內地現時有部分地區已發展到不接受現金支付,但認為澳門未至於此,多種支付方式並行才切合本澳目前實際環境,不會對不懂得使用電子支付人士的生活構成障礙。
(編輯:陳宇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