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萬金促請政府加快建擋潮閘進度,早日公布「做」抑或「唔做」。(資料圖片)
運輸工務司已收到內港擋潮閘工程仿真驗證總結報告,政府分析需時,是否興建未有結論。 (資料圖片)
經歷兩場超級颱風吹襲,令當局明白需要增加硬件設施。社會綜合研究學會會長葛萬金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的確,自經「天鴿」吹襲後,特區政府本身的防災意識明顯提高,尤其是保安司屬下的執法部門,購置不少民防防禦工具,亦在本澳不同區域安裝警報系統,如水深尺、監察鏡頭和揚聲器等,有關的工作是非常足夠,亦得到社會普遍認同。
內港擋潮閘建設一直備受關注。葛萬金稱,其實當局目前已在有關地區設防水旱閘、擋水牆及儲水箱等,加強岸線的防洪作用;但上述設施對於「天鴿」、「山竹」般等級颱風來襲時,基本上「做唔到嘢」。
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早前表示,近期已收到內港擋潮閘工程仿真驗證總結報告,政府分析需時,對於是否興建內港擋潮閘仍未有結論,會盡快公布結果。 葛萬金冀有關當局能加快進度,早日公布有關結果,「做」抑或「唔做」,或是以甚麼方案來做,都需要向公眾盡早交代公布,亦能同時給予居民信心。
防災減災知識編入課程
葛萬金稱,雖然目前當局每年均有舉行颱風演習,但認為對於喚起居民的防災減災意識是仍未足夠。
他指出,其實在國外一些國家或地區對於防災減災知識,是有編撰在正規課程中,且校方亦會恆常安排防災演習;因此建議保安當局未來或可與本澳各中小學制定相關聯防課程,培養他們自小便有防災意識,並將有關知識和意識帶到社區,藉此提高全民防災意識。
雖然自「天鴿」、「山竹」後,本澳近兩年均未有遭受超強颱風吹襲,但政府當局以及居民不要因此而鬆懈,需持續做好預防的恆常工作,居民亦要時刻保持警覺性,因所有預防工作永遠勝於後期補救,這樣才能對居民的性命財產提供最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