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榮圍地段被指很有可能是昔日清朝駐澳官方機構「粵海關澳門關部行台」之範圍。(資料圖片)
《澳門記略》中顯示「關部行台」及「唐人廟」之位置。(委員提供圖片)
中區社諮委委員區頴晞促請當局應進一步研究顯榮圍的歷史價值。(吳泳欣攝)
位於大三巴附近的顯榮圍(又稱顯榮里)五至七號,被指很有可能是昔日清朝駐澳官方機構「粵海關澳門關部行台」之範圍。不過上(3)月文化局以未有足夠證據論證為由,認為土地可以交由業權人決定保留或不保留,而該地段的規劃最終獲城規會通過。
有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質疑,當局在未有充分討論下作出有關決定,又指出過去本澳已有不少史書記載,「關部行台」位於上述地段附近。促請當局應進一步研究其歷史價值,避免錯失保育機會。
在今(14)日舉行的中區社諮委平常會議上,委員區頴晞在議程前發言指,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成書的《澳門記略》及道光七年(1 827年)出版的《香山縣志》也曾記載,關部行台的位置位於顯榮圍附近。
區頴晞又提到,從文化局於2008年對顯榮圍的考古研究總結亦指出,研究發現該處在明末清初時有一間房屋,房屋拆毀後,土地於清末填平建成顯榮里五號。研究總結「這些聚落房屋與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在澳門關前正街和後街附近設立的關部行台可能有着密切的關係」,相關結論亦刊登於《香港考古學會會刊》。
區頴晞續指出,到了2010至2012年,此時顯榮里五至七號房屋已被拆卸,文化局邀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專家來澳,在研究聖保祿學院遺址的同時,也重新對上述顯榮里地段進行考古工作。其中一位參與考古工作的研究員,也認為顯榮里遺址或與「關部行台」有關。惟是次考古工作主要集中在聖保祿學院遺址的發掘,對顯榮里「關部行台」的考古發現幾乎沒有著墨,也沒有被發表。
此外區頴晞亦引用《澳門記略》指出,建於1633年、毀於1747年的「唐人廟」教堂遺址,也可能位處附近。
區頴晞促請當局公開2008年及2010至2012年對顯榮里遺址的考古發現成果,如地基的測繪圖、相片及相關發現。又請當局應進一步研究相關遺址,如證實顯榮里屬「關部行台」遺址,更應重新審視其文物價值,以作適當保護,以免遺址受到不可逆轉的破壞。(編輯:吳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