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鏡湖護理學院今發布兩項科研成果,顯示現時澳門市民對具質量的生命末期照顧有較高的需求。(凌寧攝)
鏡湖護理學院早前針對「孝道與生命末期照顧」議題展開問卷調查,今日下午3時於護院演講廳公布相關的兩項研究成果,顯示受訪者對具質量的生命末期照顧有較高需求,但礙於對相關內容的認知不足,影響自身甚或對父母生命末期照顧的決策。研究建議加強舒緩治療和維持生命措施的宣傳教育,並期望政府加大舒緩治療服務的投入,探討在本澳推行“預設醫療指示”。
是次發布會獲教青局高教廳廳長許嘉路、婦聯副會長陳愛珠、明愛總幹事潘志明、工聯長者服務總監楊淑莊、街總長者關懷服務網絡主任梁巧梅等社服機構代表,以及鏡湖護理學院校董、鏡湖醫院代表等以線上線下形式參與。會上分別公布了澳門華人「好死看法」和生命末期照顧中「盡孝表現」調查研究,以及澳門民眾對舒緩治療和生命末期照顧的認知和態度研究兩項調查的成果。
其中,第一項研究針對本澳18至74歲華裔常住人口進行,共收到706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八成半受訪者同意或非常同意「好死」(善終)是需要對死亡有準備;逾九成人認為「盡孝」是應該要陪伴和滿足父母的需求,亦有超過一半受訪者認為不應隱瞞病情或報喜不報憂。但當面對父母臨終時的選擇,卻有少於七成的受訪人士願意主動與父母談論死亡,反映自身追求的「好死」狀態與面對父母臨終時的「盡孝」表現存在差異。
第二項研究是針對18歲或以上澳門居民進行,收到737份有效問卷,當中62%的受訪者在生命末期時傾向選擇舒緩治療;74%贊同預先制定「預設醫療指示」文件,即在病人清醒時與家人、醫護人員商討後,以書面方式記錄個人意願在何種情況下不接受哪些維持生命的治療,同時大部份人亦清楚舒緩治療的目的是為了減輕末期病人的痛楚和不適。另有約半數受訪者認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停止維持生命的措施,反映民眾對舒緩治療和維持生命的措施存在認知差異。
生命末期照顧需求高 冀當局加大投入
項目負責人伍慧兒助理教授及梁淑敏副教授分別指出,兩項研究均對推進澳門未來的醫療照護服務十分重要,其結果突顯現時澳門市民對生命末期照顧有較高的需求,想預先做好對死亡的準備,達至「好死」的目的,但又不懂進行生命末期照顧的決策,使想法和決策之間出現差異,原因在於他們對舒緩治療和維持生命措施的認知不足。
研究認為必須提升市民的宣傳教育,增加他們對生命末期照顧的了解,鼓勵家人之間應摒棄對「死亡」避而不談的忌諱做法。同時,醫護人員亦要加強專業培訓,才具備能力和信心協助病人和家屬討論生命末期照顧計劃。此外,研究還建議政府應社會對「好死」的迫切需求,加大對舒緩治療服務的投入,探討在澳門推行「預設醫療指示」的可行性。 (編輯:凌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