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在權指隨著大灣區建設及國家大力扶持文旅產業等政策,本澳影視行業的發展機遇是十分之廣闊。(李燊攝)
李靜儀建議業界藉助大灣區乃至內地電影產業的蓬勃發展,參與其中並吸取經驗,進而轉為自身能力再進一步發展。(李燊攝)
朱婉姬認為澳門發展影視產業可借助大灣區建設的契機,與內地有更加緊密的合作。(李燊攝)
由中歐國際工商協會、城大金融學院及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主辦的「對話:探討中國當代營業文化經濟學術論壇」今(9日)早在城大氹仔校區舉行,探討澳門影視產業升級及推動多元化經濟模式,並結合澳門獨特的中西融合文化及大灣區商圈,產生有效的經濟内生增長動力等議題。
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葉桂平致辭表示,文化創意產業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戰略的重要產業之一,行政長官賀一誠在特區政府2021年施政報告裡亦談到要促進文化及體育產業化、推動影視產業發展。對此,澳門可以從文化產業特別是影業入手,結合高端服務業發展,打造文化旅遊與文化產業載體,滿足本澳及大灣區對新型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迫切發展的需要。與此同時,促進文化產業與金融業合作對接,減輕文化產業融資障礙,激發文化市場活力,提高產業發展品質。
城市大學校董會副主席吳在權則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文化興,則國家興」的思想,認為在整個社會上,經濟是核心,文化是載體,而文化領域相當寬廣,除了是為經濟創造(收益),更重要是一個傳承,要將國家五千年文化歷化傳承、傳播出去,文化輸出則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元素,而影視是一個工具、載體,能夠將我國深厚的文化傳播至國際。他又稱,澳門市場相對內地來說比較小,但本澳影視產業一步一步發展,尤其隨著大灣區建設及國家大力扶持文旅產業等政策,本澳影視行業的發展機遇是十分之廣闊。
江門市蓬江區文旅局副局長朱婉姬則表示,在中國市場,影視文化處於一個較好的時代,國家將文化定位提高至高層次,認為要利用好這個機遇,尤其是與產品營銷、文旅等相結合,不應只著眼於銀幕收入、點擊率等,要多方面發展,將影視周邊產品、文旅等龐大的消費面連繫起來。
談及本澳影視發展,她指本澳土地資源缺乏,因此一定要向外延伸,但澳門作為國際城市,可結合內地的土地資源,利用好澳門國際平台,共同開發影視文旅產業。同時,內地影視產業無論是藝術性抑或是營銷策劃,水平已經大幅提升,澳門可借助大灣區建設的契機,與內地有更加緊密的合作。
冀政策扶持青年投身影視產業
立法議員李靜儀則從政策層面作出分享,認為國內影視產業十分龐大,以電影業為例,在2020年票房收益已經躍升至全球第一,電影品質處於上升階段,可以看到在市場方面是有相關的需求。國內影業以往較多以中華元素居多,但現在較為多元,從業員團隊的專業性也有很大提升,回看本澳影視產業的發展,雖市場上有一定的侷限,起步較為艱難,但過往也有本地青年朋友製作的影視作品在國際上得到肯定,建議澳門業界也可藉助大灣區乃至內地電影產業的蓬勃發展,參與其中並吸取經驗,進而轉為自身能力再進一步發展。她又稱,本澳施政上一直著重澳門文化水平的提升,政府政策上如何協助從業人員,尤其是令有志青年投身到這些產業,也是十分重要。
著名影視演員周家怡也稱,內地有14億人口,影視市場十分龐大,能夠容納眾多題材,惟大家均著眼於大製作的影視。正因市場龐大,可接納不多級數的製作,不妨借鏡韓國十數年前發展次一級製作,政府也大力支持從業員送往歐美等地進修再將技術帶回韓國,製作水平至今已到達世界級,認為韓國政府的政策非常好,能夠提升影視的創作水平,並將文化軟實力輸出到其他國家。
找準定位培養更多影視人才
蓮花衛視台長李自松認為中國票房雖躍升到全球第一,但未必是電影強國,現時中國進口電影比出口電影多,對國際影響力還有所欠缺,中國電影還是「內循環」,藝術水準、內容質量、版權等仍依靠內地市場,在人才、技術等方面仍須努力。
而疫情暴露澳門一業獨大的短板,「經濟多元化」已提出多年,經濟多元發展到底何去何從?在此背景下,澳門影視產業又如何與國際、國家影視產業對接,從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與方向?他指中國影視產業鏈是十分長,澳門參與整個產業鏈中是不大可能,澳門影視產業剛起步,應找準自己的定位少走彎路,建議當局發展影視產業要揚長避短,引進更多劇組、人才到澳門,如提供更多配套吸引更多劇組來澳取景,其次澳門也適合舉辦影視產業論壇、頒獎典禮等活動。
著名影視演員、影視製作人林保怡則認為澳門可建設成拍攝基地,但一定要有人才,建議當局培養更多包括編劇、導演、攝影、燈光等幕後人才,又以當年的影視巨星李小龍為例,勉勵中國、澳門影視產業定必能衝出亞洲走向國際。(編輯:李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