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消費優惠遜於消費卡?

經濟學者籲市民宏觀評價
16/03/2021
46381
收藏
分享
經濟學者籲市民宏觀評價
經濟學者籲市民宏觀評價
經濟學者籲市民宏觀評價
經濟學者籲市民宏觀評價

特區政府推出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備受關注,坊間有不少意見認為消費優惠計劃不如去年的電子消費卡,市民直指「本身已無錢,何來有錢再消費先攞到優惠」;而「三倍核銷」的方式,亦有市民憂慮或要面對商家加價。對此,經濟學會會長劉本立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消費優惠其實是要用槓桿方式拉動更大消費,呼籲市民以更宏觀的角度來評價有關措施。

特區政府昨日公布新一輪消費刺激措施,其中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引起不少批評。立法會議員林玉鳳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有關措施其實與商家、電子支付平台不時推出的消費優惠沒有分別,認為這種「援助」不夠力,且用錯力。她又指,電子消費優惠是小額優惠,多數市民只是在購買生活必需品時順帶使用,質疑無法產生刺激消費的作用。林玉鳳說,去年兩期電子消費卡使用公帑58億元,由於受惠對象、發放方式不同,「一樣的公帑卻沒有一樣的效力,難免令市民失望」。

工聯:僅刺激消費 未直接協助居民

另外,有工聯議員亦指出,有關計劃較為集中在鼓勵消費方面,未能直接協助居民,尤其失業及放無薪假等人士,希望政府再推出經援措施,例如多派一期消費卡,推出水、電費補貼等,直接減輕居民家庭開銷,助居民渡過難關。

政府出一份 消費者出三份

而經濟學者則有不同看法。經濟學會會長劉本立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消費優惠計劃其實是要採用槓桿方式,政府出一份,刺激消費者出三份,且加上是次計劃的對象含蓋本澳居民、18 萬外僱及在澳就讀的外地大專生,便可進一步利用槓桿效應拉動更大消費。他稱,有留意到「沒錢消費」的聲音,強調這要視乎市民個人的消費意願及能力,政府提前於4 月發放現金分享,某程度上亦是解決了錢的問題。

他稱,是次計劃與去年直接派消費卡相比是較為複雜,但政府根據目前經濟環境,也要實行審慎理財、瞻前顧後,以及相信政府亦有參與鄰近地區的經驗才會推出此方案,能夠做到善用公帑之餘,亦利用槓桿原理拉動內循環消費。

劉本立指,今次整個「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計劃,還包含其他不同範疇的措施,呼籲市民以更宏觀角度來評價整個計劃,亦建議當局未來需多作宣傳。

陳家良:需要商戶推出更多優惠配合

行政會委員、街總理事長陳家良則表示,以往消費卡措施的槓桿效果不明顯,根據當局數據,拉動的經濟效應只為13%,所以今次當局希望能「做大個Pool 」,拉動政府與居民雙方均投入資源到市場消費。

他續稱,是次計劃如要進一步起到作用,更需要商戶推出相關折扣優惠來配合,整個消費過程由政府、市民到商戶均投入資源,所能起到的槓桿效果也更為明顯,這亦是當局因應社會不同時期需要而作出的回應。

特區政府推電子消費優惠冀促進本地消費。 (吳泳欣攝)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