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園景綠化促進會理事長梁冠峰(右)、綠色未來會長袁嘉浩(左)昨日出席電台日節目探討本澳生態環境問題。 (陳宇東攝)
在超級颱風「山竹」吹襲本澳期間,有多棵大樹被吹倒。 (市政署圖片)
本澳年前曾受「天鴿」、「山竹」超級颱風吹襲,有關本澳的山林修復工作以及生態環境變化方面,澳門園景綠化促進會理事長梁冠峰昨(10)在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表示,兩颱風對本澳山林的影響的確非常大,其實早在80年代初本澳已展開山林修復工作,當時是使用「台灣相思樹」來恢復土地肥力及山林生態,但由於本澳山林脆弱、面積細,且台灣相思樹抗風能力弱,以傳統方法成效較低;因此按本澳城市定位來說必須以更科學手段去保護出林,提升抗風能力,增加山林貯水肥力,在生態安全與植物觀賞性中取得平衡。
綠色未來會長袁嘉浩稱,本澳經歷超強颱風後,令市民更關注環境保護工作;且去年起因疫情關係,亦令更多市民走進山林,社會對生態環境關注度提升,他建議未來應在宣傳教育方面做更多功夫,做好生態保育相關工作。
有關本澳在挑選種植樹木的安全性方面問題。梁冠峰稱,粵港澳大灣區需制定有關苗木的標準,主要是因為灣區有不少都是沿海城市,均面對颱風問題,因此在樹木挑選方面相當重要;且現時城市發展急速,城市路面更新、地下管道保養均對城市中已種好的樹木有一定影響,當樹木的根部若受感染後便相當脆弱。他又指,本澳現時路面多是硬鋪面,雨水較難滲落地下泥土,加上地下長期缺氧缺水,均令樹木難以健康生長,因此制定灣區苗木標準相當重要,更利於苗木生長助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