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有「天主聖名之城」之稱,其聖堂聞名於世,不少遊客被它悠久的歷史及莊嚴的氣派吸引,不過長駐於路環聖方濟各聖堂的菲律賓籍老神父卻以五顏六色粉飾教堂,人人勸他髹回白色,他堅持以藝術的方式,向世人傳播大愛的精神。
20多年沒回家鄉的萬神父笑說:「澳門早已是我的家了。」 (劉志衡攝)
來自菲律賓的Ramon Abadicio Manalo神父,曾在香港中文大學苦學廣東話兩年,中文名「萬勵文」亦是出自該校的教授。1987年,他被所屬的「聖保祿修會」分派到澳門傳教,於是攜著簡單行李和一顆熱熾的心,來到路環的聖方濟各聖堂當座堂神父。28個春秋過去,萬神父回憶初來報到時,一直被語言問題困擾,最緊張就是跟教友講道理。「我怕佢哋聽唔明我講咩,唯有試下講、試下問,才明白多點!」
從未學過畫畫的萬神父自詡藝術天分高,沒有任何草稿下僅花了一個月完成壁畫。
萬神父曾在菲律賓的修會經營青少年讀物,也算是半個媒體人,因此落力推介聖堂內供人閱讀的小冊子。
萬神父對顏色配搭甚有Sense,繽紛色彩跟聖像無違和感。
兒時立志當神父
採訪當日,萬神父一身簡樸的街坊Look,親切的笑容綻放溫暖,跟住在隔壁的老伯伯無異。他憶起,兒時跟其他小朋友一樣只顧玩耍,後來竟因一齣電影改變他的生命。事緣有次和朋友偷偷竄入戲院看免費電影,內容剛好講到一位神父到非洲助人,他被劇中主角感動,因此立志當神父,並期盼自己能幫助弱小的人,那年他只有七、八歲。
聖堂右側展覽室擺滿過往節慶活動的照片,供遊客一覽歷年聖堂的變遷。
投身宗教工作,大概必須清心寡慾,生活也許變得了無生趣,但萬神父糾正說:「若沒有人生方向,就算做甚麼職業也覺悶!」只要目標清晰,做起任何事來都會充滿幹勁和趣味。早已踏入杖朝之年的萬神父,除準備每周一次的彌撒外,還得管理教堂內一切大小事務,但他仍樂此不疲。講到興趣,多才多藝的他興奮地帶記者到二樓辦公室,展示他新買的油畫工具,又打開鋼琴自彈自唱《歌聲魅影》中的曲目〈Angel ofMusic 〉,高亢的嗓音和午後的陽光交匯而成的背影,展現出他過人的活力和能量。
糅合中式元素的聖方濟各聖堂,始建於1928年,空間狹小卻保留具歷史價值的裝飾。
以寬恕化解仇恨
萬神父正能量爆棚,談到近期恐怖襲擊事件增多,他持另類的看法,呼籲大家不要因此產生仇恨的心理。「我們該譴責的是事件本身,不是針對人或族群而憎恨!」每個人都試過行差踏錯,他認為首要的是帶領他們走回正確的道路,「以牙還牙」的復仇方式永遠不能解決問題,並重複提醒,寬恕往往是最困難的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終究讓自己也成為惡魔,仇恨才是摧毀心靈的敵人。
其實敵人又豈止一個?萬神父聽過許多人前來找他訴苦,總希望能借宗教力量指點迷津。他嘆道,人們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被自我設限、與他人比較,對擁有的事情視而不見,過度追求物質和情感關係,最終只會苦了自己。活在當下是老生常談,卻是畢生修練的課題,以純淨的心看待萬物才是王道。「希望大家活得像孩子。」說罷他也像小孩一樣瞇著眼笑起來,見牙唔見眼。
1987年, 萬神父(左一)跟隨聖保祿修會來澳傳教。
用畫筆繪出光明
聖堂反映萬神父的活潑個性,進入聖方濟各聖堂就會發現內裡裝潢與別不同,壁畫和門框以紅、黃、綠作主調,相當搶眼。萬神父自28年前到此當座堂神父時,便希望一改聖堂嚴肅的印象,換成活潑、輕鬆的氛圍,故此親自為牆壁畫上色彩燦爛的油畫。問到為何把祭壇後的牆壁漆上暗藍色,神父靜默了一會,臉上流露一絲可惜之情,「多年前某位教友因一時想不開而自殺,我特別利用白雲和白鴿,與暗沉的藍色作對比。」喻意即使生活再黑暗,只要念頭一轉,也會看到光明,同時提醒大家別輕易放棄生命,因為活著即代表生機無限。
為了歡迎不同文化、國籍和宗教的人到來參觀或祈禱,萬神父延長聖堂的開放時間。由於沒有保安人員駐場,有時會帶來惡意的破壞,堂內多處地方,以及聖方濟各的畫像曾被用作弄熄煙頭,差點導致失火,為避免事件再度發生,只好安裝閉路電視監察。失修的牆壁同樣令萬神父擔憂,政府雖在兩年前派人維修,但牆壁仍因潮濕而發霉剝落,有些地方更出現裂縫,面對無奈境況,神父苦笑:「只能自己想辦法了!」
從烏亮黑髮到白髮蒼蒼,萬神父依舊盡心盡力為教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