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瑜期望透過這次分享會,讓市民對十年行動計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並為長者服務發展出謀獻策,共同構建「老有所養、老有所屬、老有所為」的共融社會。(李燊攝)
韓衛稱,社工局正就長者公寓規劃,向500多戶持份者進行問卷調查,收集相關意見。(李燊攝)
特區政府當局於去年完成「2016至2025年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中期評估工作,並今早就行動計劃舉辦中期評估分享會。社工局局長稱,經過13個部門合作,已經完成短中期345個項目,未來五年工作最受關注為長者公寓規劃,當局將於2024年之前將會完成相關規劃,社工局正向500多戶持份者進行問卷調查,收集相關意見。
養老保障機制跨部門策導小組組長、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出席分享會時表示,為全面評檢行動計劃的執行情況,以及總結過去的工作成果,策導小組於2020年開展了行動計劃的中期評估工作,以便因應本澳人口的老化情況、社會發展和長者實際需求等因素,對長期階段的規劃進行適當調整。她又期望透過這次分享會,對十年行動計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並為長者服務發展出謀獻策,共同構建「老有所養、老有所屬、老有所為」的共融社會。
社工局局長韓衛受訪時表示,特區政府於2016 年開始落實「2016至2025年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並設立由社會文化司司長領導、13 個公共部門組成的「養老保障機制跨部門策導小組」負責推動行動計劃各項措施的有序執行。短中期一共完成345個項目,但老齡人口佔比不斷上升,因此相對政策必須要跟上,故當局需要檢視計劃中期工作是否完成。他指出,經過13個部門合作,已經將短、中期345個項目如期完成,相信很多市民尤其長者都能感受到。
至於委託專業顧問團隊開展 「澳門特區長者生活狀況及長期照顧服務需求研究」,韓衛稱當中長者院舍需求較多,目前本澳有7,700多個長者居住在社會房屋上,社工局一直盡量增加院舍名額,此外,社工局也推行安老院舍暫宿服務試行計劃,為合資格長者提供每一曆年內累計最多十四天暫宿安排。社工局兩年前牽頭,組團到灣區等地方參與科技博覽會,引進不少高科技設備,主要分兩方面,一是加強院舍管理,如院舍藥物派發系統,二是減輕職員的負擔,如智能吊床協助轉移長者等設備,同時以往以「平安通」為固網,現時已經引進戶外「平安通」,確保失智症長者走失。
談及未來五年工作,他稱將會因應社會推出多個項目,最熱門為長者公寓的規劃,2024年之前將會完成規劃,也會與如長者支援、護老者支援等服務相互相成。至於何時公布長者公寓準入條件,韓衛笑稱「我哋心急過你」,但相關配套設施、法規的考慮並不容易,當局現正向正式持份者(即居住唐樓長者)收集意見,他透露當局將會收集500多戶意見,目前已經完成超過300份基層問卷調查,但還未涉及如中產等不使用當局長者服務的群體。
他還稱,目前調查多數長者均認同優先方案,如行動不便、有照顧需要的長者等可優先排隊。他強調,長者公寓排隊始終需要照顧長者的感受,問卷仍未完成,希望收集更多的意見,又呼籲長者、護老者聯絡社工局提供意見。
是次分析會由衛生局醫務主任羅奕龍醫生、社會保障基金行政管委會副主席袁凱清、教青局非高等教育廳廳長黃嘉祺、社工局局長韓衛等分別就醫療服務、權益保障、社會參與、生活環境等方面工作成果進行引介。
據悉,行動計劃345項的短、中期措施已於2020年按時完成。重點工作成果包括,推出長者假牙先導計劃、推出照顧者津貼先導計劃、推出安老院舍暫宿服務、設立失智症診療中心和失智症支援中心、增設「戶外平安通服務」、完成《長者權益保障法律制度》立法工作、設立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及財政盈餘撥款機制、增設澳門理工學院長者書院氹仔分校、優化「長者車資優惠計劃」、開展上落樓出行支援服務、增設無障礙的士及復康穿梭巴士、落實《澳門特區無障礙通用設計建築指引》、放寬年滿65歲人士組成的家團申請社會房屋的入息及資產上限等。(編輯:李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