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kémon GO在全球大紅大紫,儼然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在各國的教育界、宗教界甚至學術界,圍繞這個小小的手機遊戲,引發下至消費者行為、公共道德,上至階級政治、性別主義等社會學議題的激烈討論。香港新聞網站端傳媒發表學者評論文章,稱從Pokémon GO打破舊街市界線及消費空間,值得圍繞遊戲進行有關都市社交性(urban sociality)的學術研究。
印尼《雅加達郵報》則將該國針對Pokémon GO的討論,與LGBT(女、男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議題相連接,論證正經歷新自由主義的印尼應避免讓公權力過度干預私領域。
Pokémon GO擁躉精心裝扮,出現在里約奧運英式橄欖球賽場邊。(法新社圖片)
用戶產生新期待或促產業革命
一個小小的手機遊戲,是否真能折射出世間萬象,由此引發的學術爭論到底具有多少現實意義,或許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但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最終推動社會、文化的變革,卻是不爭的事實。不必追溯至工業革命,只說近年來移動通訊技術及移動網絡的發展,從2010年改變中東格局的「阿拉伯之春」,到2011年美國反資本主義的「佔領華爾街」運動,深刻地改變了訊息傳播的方式及路徑,增加新的經濟形態,甚至為民眾參與政治活動提供新平台。
美國「國際商業時報」網站指出,Pokémon GO的成功超越了手機遊戲的範疇,遊戲利用地圖定位及AR(擴增實境)技術,讓用戶得到前所未有的互動體驗,從此對社交、互動模式產生新期待,可以想見在不久的將來,博物館、學校、商店甚至藝術表演都會運用相關科技,引發一場和當年手機面世具有同等影響力的新產業革命。
也許當那一天到來的時候,已經有很多款新遊戲、很多種新玩物取代了Pokémon GO,層出不窮地滿足用戶的新需求,打破社會的舊格局,推動科技及社會的不斷進步。
敘利亞民間組織將因內戰失去家園的兒童與皮卡丘圖像合成照片,希望在社交網絡上引起關注。(法新社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