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洲坊眾互助會表示,收到街坊反映,購買不少保健品服用後並沒效果,惟本澳現時法例沒有對保健品作出定義。坊會年初已向政府反映,促請完善相關法律,同時期望盡快通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倘若經營者存在不正當營商行為,應及時作出禁止及懲處,以加強保障消費者權益。
青洲坊眾互助會上周五召開記者會,關注保健品市場亂象及居民權益。坊會表示,據本澳法律規定,對健康有好處的物品或方法進行宣傳廣告,均須事先得到衛生局批准,倘若未經批准而舉辦類似的銷售活動,可被罰款4,000至元,但沒有對該類物品作出明確的定義。
店舖宣傳「電療椅」長者排隊體驗
副理事長陳鳳舉例指,現時社區存在免費體驗「電療椅」的店舖,並稱使用電療椅,能有助改善頭痛、失眠、風濕甚至便秘等,店內更有出售價錢由過百至數萬元不等的保健產品,據觀察每日均吸引大批長者排隊入內體驗。也有街坊反映,在「免費」體驗電療椅後,店舖職員便會向長者推銷,有不少人在職員的「落嘴頭」下,購入貴價保健產品,甚至數萬元的「電療椅」。她直言,市面上保健品繁複多樣,不少產品以提升身體機能及生活質素為名號,其功效及安全性存疑,倘若有人誤信商家宣傳,將保健品作治療用途,不僅帶來經濟損失,還可能延誤病情及影響健康。
為此,坊會促請當局考慮就保健食品進行專門的立法監管,規管界乎藥物與一般保健食品,清晰保健食品定義,設立嚴格標準和加強日常監督機制;並建議對市面上出售的保健食品,必須先經過註冊及審批程序,以確保具安全性和保健功能,並且需要有論證報告和科學依據,證明產品能真正達到說明上的效果。
青洲坊眾互助會促請政府盡快通過消保法,倘經營者存在不正當行為,應及時作出禁止及懲處,保障消費者權益。(李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