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泡菜起源」

韓教授《紐時》登廣告 發動大外宣
21/01/2021
39481
收藏
分享
韓教授《紐時》登廣告  發動大外宣
韓教授《紐時》登廣告  發動大外宣
韓教授《紐時》登廣告  發動大外宣
韓教授《紐時》登廣告  發動大外宣
韓教授《紐時》登廣告  發動大外宣

「泡菜的起源到底是中國,還是韓國?」中韓兩國網民就這個問題從去年爭論至今。韓國「吃播」主播Hamzy因為點贊認同泡菜源自韓國的留言,遭大批中國粉絲指控辱華,並被中國公司解約。現又有韓國教授直接在美國主流媒體《紐約時報》刊登泡菜廣告,展開韓國泡菜文化「大外宣」。針對相關爭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昨(20)日表示,泡菜作為一種腌漬發酵的食品,並非僅存在於少數國家和地區,各國的泡菜有相通之處,但在口味、製作工藝上又各有千秋,「我們支持對泡菜相關學術問題進行友好交流,但不應帶入偏見,以免引發對立,影響感情」。

韓國教授在《紐約時報》刊登宣傳韓國泡菜的半版廣告。(互聯網圖片)

廣告以「韓國泡菜,全世界人的美食」為題,強調泡菜起源於韓國。(互聯網圖片)

中國知名美食博主李子柒展示製造泡菜的影片,遭韓國網民指責未聲明泡菜是韓國傳統食物。(視頻截圖)

韓國吃播網紅Hamzy點贊辱華言論之後隨即道歉,但轉身又指道歉言不由衷,再度激怒中國網民。(視頻截圖)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誠信女子大學教授徐坰德18日在美國《紐約時報》美洲版和國際版刊登宣傳韓國泡菜的半版廣告,以「韓國泡菜,全世界人的美食」標題,介紹韓國腌漬越冬泡菜的文化,早於2013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非物質文化遺產,且數千年來一直是韓國最具代表性的飲食和發酵食品,如今更是受到世界各國人的青睞。廣告最後稱「泡菜來自韓國,但屬於全世界」,再次強調泡菜起源於韓國。

除了在報紙刊登外,徐坰德還把廣告上傳到Facebook及Instagram等社交平台加以宣傳,並稱「與其逐一回應中方毫無根據的『泡菜工程』,不如直接簡單扼要地向全世界介紹泡菜的正確資訊」。他更預告,今後將製作韓、英、中文版的泡菜文化和歷史宣傳影片,並以韓、英、中文多國語言呈現。

韓官方:中韓泡菜有本質不同

「中韓泡菜之爭」始於去年11月,當時由中國主導制定、「中國泡菜之鄉」的四川省眉山市牽頭負責的《泡菜(腌漬發酵蔬菜)規範和試驗方法》國際標準,獲得國際標准化組織(ISO)通過。《環球時報》更定調:「從今以後,中國泡菜在國際市場將更有話語權了」。

此消息立即引發韓國媒體關注,成為繼孔子、端午節、漢服等議題以來,中韓之間爆發的又一起文化爭端。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就此回應稱,中國制定標準的「泡菜」與韓國泡菜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且有關韓國泡菜的製作原材料、商標及製作標準早在2001年就被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旗下的國際食品標準委員會(CODEX)制定為國際標準。

中國業界也表示,此標準不代表中國泡菜製造方式,成為韓式泡菜的國際標準。且ISO文件顯示,此標準之下的泡菜,英文名稱是「Paocai」,而非韓式泡菜「Kimchi」。

李子柒製泡菜遭韓網民圍攻

然而,此後中韓民間仍在「泡菜主權」議題上針鋒相對,互不相讓。中國知名美食博主李子柒本月9日在youtebe上傳影片,展示蘿蔔從種植到被做成泡菜的過程,並附上「中國傳統料理」、「中國飲食」等標簽。影片中除了腌漬蘿蔔,李子柒還用各種蔬菜製作了泡菜。大批韓國網民紛紛到評論區「洗版」,指對泡菜的醃製過程感到無法忍受,並批評李子柒沒有聲明泡菜是韓國傳統食物。甚至有韓媒認為,四川出生的李子柒拍攝泡菜視頻,「或許有政治意圖」。

韓網紅因泡菜言論遭中國公司解約

在內地微博、彈幕網站「BiliBili」擁有數百萬粉絲的韓國吃播網紅Hamzy,近日也被中國網友指控,曾經多次在YouTube上點贊了韓國網民的辱華言論。據悉,Hamzy發布的一則包飯和泡菜的吃播下,不少評論諷刺中國人「搶」包飯、泡菜為中國傳統美食,甚至出現「中國鬼子」的侮辱性詞彙,而Hamzy竟然一一點讚。

對此,Hamzy立刻於16日晚間在微博發文道歉,解釋自己常常點贊留言,本意並非「辱華」,更澄清「我真的是很尊重中國的飲食文化,希望大家感受到」。但馬上有網友指控,Hamzy在道歉之後竟然又在Youtube回應稱「泡菜、包飯當然是韓國的」、「是中國經紀公司要我道歉,我才發的」,批評Hamzy毫無反省之意,「道歉只為中國的市場與錢」。在事件延燒無法遏止的情形之下,Hamzy在內地的經紀公司於17日晚間發布公告指已經和Hamzy解約,將刪減Hamzy所有視頻,其淘寶店鋪商品也將全部下架。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