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不少關於網絡社交媒體的爭議,各方關注焦點不一。惟不爭事實是,用戶從主流社交平台出走的「移民潮」正在醞釀,多地包括港澳都有人呼籲棄Facebook及WhatsApp,改用其他社交平台及通訊工具,諸如Signal、Telegram、MeWe等。而作為營商者,或應迅速應對社交媒體複雜多變的環境,藉此機會配合市場需要,穩步發展業務。
即時通訊軟件WhatsApp最近更新使用條款,用家日後如欲繼續使用程式,必須同意將電話號碼、定位紀錄等資料,分享予母公司Facebook、令不少用家關注WhatsApp私隱安全問題。該新政策一石激起千重浪,除通訊軟件Signal外,連帶MeWe等多個社交平台的下載數亦急速上升,用戶「移民潮」在世界多地上演。
在港澳,亦有不少人響應「轉會」號召,網民紛紛將自己的新賬號及QRCode分享出來,冀彼此在其他社交平台再聚。當中除了個人用戶,一些意見領袖、專頁、企業、甚至人都已開設新的社交平台。若不談此次「社交移民潮」背後涉及的私隱及政治因素,本澳企業或須因應各個社交平台的發展動態推廣業務,從中探尋找新機遇。
隨着科技發展,網上銷售愈趨普遍。而去年新冠肺疫情的出現,市民消費模式改變,更造就線上營銷乘勢而起,業界已漸漸適應網絡營商新常態。在內地,去年亦因疫情而進一步強化了不少新的線上產品推廣渠道,包括「直播帶貨」等,有關產品由數十元的零食、幾百元的護膚品,到價值數千萬的商業火箭發射服務都有,成為愈來愈普的中國網購模式。
當然,作為企業,提供優質的商品及服務才是最重要的任務,但在社交媒體發達的時代,有效的營銷手段必不可少。對於許多澳門企業尤其中小企來說,這些都是新知識、新領域,仍然需時掌握,但如果故步自封,只開設一個版面而不嘗試其他新興的社交媒體平台,容易被市場淘汰。放眼將來,業界若想向更多的受眾推廣產品、賺取更多利潤,或需花功夫及時間了解社交媒體的運作,發展有效的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