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機構昨日公布調查結果指出,有近五成受訪者每天使用網購程式超過兩小時。 (鍾佩欣攝)
「粵港澳大灣區下—澳門大專青年電子消費現況及理財管理能力調查」發布會於昨日舉行。(鍾佩欣攝)
葉鑑波 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協調主任
在網購發達的現代,年輕人是否更容易購物上癮、無法自拔呢?本澳一項調查訪問了近700位本澳青年,發現有超過六成的受訪大專青年認為網購增加了整體消費支出,其中近五成受訪青年每天使用手機購物程式兩小時以上。團體建議青年留意自身消費模式,避免依賴購物減壓,同時及早作出人生及理財規劃。
由澳門基金會資助、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下-澳門大專青年電子消費現況及理財管理能力調查」發布會於昨(11)日舉行,主辦方期望了解青年電子消費(含內地城市消費)的情況、理財價值觀、與管理能力情況。
調查透過網上收集問卷,於去年9至10月成功收集394位正就讀大專院校的本澳青年,以及279位35歲或以下在職青年。
使用電子記賬程式者僅三成
調查研究指出,無論身處澳門或內地城市,電子支付已成為大專青年及在職青年首選付款方式,隨後是使用現金及信用卡,其中有的大專青年,以及57%的在職青年認同電子支付方式方便,但同時亦增加整體消費支出。即使資訊科技普及,應用電子記賬程式掌握其收支的青年,僅約30%。
三成受訪者網購時情緒高漲
有關網上購物及與心理的方面,約47%受訪青年在過去一年,每天使用手機電子購物平台程式平均時間為兩小時或以上;約有30%受訪青人在瘋狂網絡購物或實體購物時,會感到情緒高漲、放鬆壓力的感覺。
調查結果顯示,整體受訪青年在收支情況上未見明顯危機,且近80%青年在過去一年經常或間中有多餘金錢剩下,另有5%入不敷支,其中極少青年會使用信用卡透支、炒賣股票或以參與博彩來取得金錢等。
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協調主任葉鑑波總結調查報告內容,呼籲青年尤其正就讀大專青年需留意自己的消費模式,時刻察覺自己會否容易依賴購物作為減壓的主要途徑,長遠增加金錢使用壓力和風險。同時提醒年輕人建立健康金錢價值觀的重要性,大專青年可從投入職場前先作人生準備,包括自我進修等;在職青年則可及早思考如要組織家庭下的理財目標並付諸行動。